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 题号:22891874
探究马歇尔计划有学生了解到马歇尔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搜集到的有关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资料,尝试总结历史探究的路径。

步骤一   为探究该问题,他首先查找到以下漫画。

材料一   各国有关马歇尔计划的漫画

(1)上述漫画可反映哪几方对马歇尔计划的不同态度?

步骤二   考虑到这些漫画略显单薄,于是他又搜集到19476月各方对马歇尔计划反应的材料。

材料二   法国总统:“法国人民将毫不迟疑地接受援助欧洲的复兴计划;法国军队将毫不迟疑地推动计划的顺利进行;法国政府将毫不迟疑的支持美国政府的决策。”

材料三   苏联外交部长:“苏联方面强烈怀疑,美国方面真的会全身心的制定一项有利于欧洲的计划吗?”“苏联方面怀疑,美国不会借此计划趁机干涉西欧国家内部的事务吗?”“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很担心苏联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之后会脱离社会主义。”

苏联驻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三国大使转告三国政府,苏联不同意他们想要参与马歇尔计划的要求。

——摘编自张盛发《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判断和对策》

(2)材料二能印证材料一中哪几方的反应?
(3)通过上述材料,该学生发现苏联和东欧国家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应是有变化的。请说出这一变化。
【知识点】 冷战与两极格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都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欧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大国均势和欧洲协调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战争。关于战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及由其确立的凡尔赛体系,有人评论道:“1919年的和平条约与1815年时的截然不同。《维也纳条约》曾组织起一个欧洲君主的社会,它承认同样的正统和平衡原则(即传统均势外交思维)。与之相反,《凡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成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讨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

——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新的国际格局的基石,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由反法西斯大同盟“三巨头”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确立的雅尔塔体系;其外在表现,则是美苏之间在战后逐渐形成的“冷战”态势。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无论从国际经济、国际政治来看还是就国际军事、大国关系而言,未来世界在很长时间内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世界,不管昔日的大国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现实,也不论发展中国家能否承受这个机缘,多极世界已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同时把世界推向了和平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摘编自陈晓翔《浅析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材料四   中国领导人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多次提出,国际形势发生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深刻复杂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近年来针对21世纪的新特点、新趋势,高瞻远瞩地提出把合作共高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多次提出要确立断的全球观,加强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理念对人们认识人类文明的走向无疑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

——摘编自李景治、林甦主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概括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对世界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表现。
2023-07-16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秩序变迁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学者认为,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国际关系中的“新来者”挑战“现有领导者”从而导致“权力从一群国家向另一群国家转移”。也有学者认为,一系列现代性的变革——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变革,导致现代化工业国家组成了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心地区,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民族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处于服从地位的外围地区。旧式国际关系实际上是强权政治、均势政治实践或者思维的产物,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一视同仁,平等相处,应当以多赢、共赢新理念,替代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摘编自《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等


评论材料中关于国际秩序变迁的观点。(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8-05-29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大伤元气,无论战胜国英、法,还是战败国德、意都严重损耗,经济破败凋敝,政治局势动荡不稳,国际地位显著下降。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美苏之间的战略目标、战略构想和战略利益形成了根本冲突,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形成了全面的对峙和对抗。二战重创了英法等殖民帝国,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改写了世界政治地图。

——摘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含义,并分析推动其出现的因素。
2023-07-16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