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 冷战与两极格局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 题号:22894589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艾森豪威尔于1953120日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对于如何处理朝鲜战争仍一筹莫展,因为美国当时可做的选择其实非常有限:或以扩大战争的方式胁迫中国、朝鲜做出妥协,力求翻身;或延续前政府边谈边打的局面。美国最终放弃了前者,选择以“体面的”方式结束战争。事实上,1952年至1953年初的几个月间,艾森豪威尔及其幕僚就曾先后提出并研究过两种扩大战争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常规战争的方式扩大战争,第二种方案则是投入使用核武器。鉴于冷战初期核武器技术的发展以及削减防务预算的诉求,艾森豪威尔对于使用核武器的态度较之杜鲁门更为积极。但以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代表的美国军方却对使用核武器的态度相对审慎。在军方这一态度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直至战争末期也未能就使用核武器的问题做出决断。

——摘编自方秀玉、卫艺璇《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停战决策的制定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于朝鲜战争态度的转变并分析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朝鲜战争及战争结果对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 冷战与两极格局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冷战”是二战后国际关系体系变化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1948年6月1日)说:所谓“冷战”,是指美国反对派以战争恫吓对苏联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民所进行的外交战和宣传战。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则把“冷战”成为美国和西方为统治世界而采取的一种以苏联和民主国家为敌的政策。到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学术界对于冷战的定义已经没什么分歧,即把它作为其国际关系结构表现为两级对抗的一个时代,如果说到政策,那也是分别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个集团采取的政策,而非某一方的政策。

——沈志华主编《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

材料二   在变幻莫测的冷战时期,美国的鲜明立场就是要遏制共产主义的蔓延。这是一场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一方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另一方则是给20世纪下半叶蒙上阴影的苏联集团。杜鲁门认为,世界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美国的“自由体制、代议制政府、自由选举、个体自由的保证、言论和宗教自由,以及免于政治压迫的自由”;另外是苏联式的“恐怖和压迫、严控的报刊和广播、预设人选的选举,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压制”。

——【英】苏珊-玛丽·格兰特《剑桥美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关于“冷战”的两种不同的概念界定以及“冷战”的本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杜鲁门主义的内涵以及“冷战”出现的根源。
(3)“冷战”对峙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冷战”对处理国际关系的启示。
2019-11-09更新 | 28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为应对与苏联军事对峙的压力,1959918日,土耳其正式签署了部署美国核导弹"朱庇特"的协议。按协议,导弹归土耳其所有,核弹头由美国控制,只有在得到北约授权并经过美、土两国政府批准,导弹才能使用。导弹部署后,因为"朱庇特"技术过时,且很容易激怒苏联,美国一直考虑撤回。到了1962年,因为苏联在美国邻国古巴部署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为解决这次危机,美国一方面决定撤走"朱庇特"导弹来换取苏联撤走古巴导弹,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避免此举破坏美土关系。撤离"朱庇特"导弹对美土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引发了土耳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怀疑,加深了美土之间的信任危机。土耳其领导人认识到,美国对土耳其的安全承诺仅限于与自身利益相一致的情况,一旦两者相抵触,华盛顿可能会违背诺言。土耳其民众也认为,美国对待他们就像自己的附庸国,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将土耳其的利益拿来同敌人做交换。但国际安全专家指出,"朱庇特"导弹是土耳其追随西方遏制苏联的符号,它的存在加剧了苏联对土耳其的敌视,还险些将土耳其拖入核战争中。而"朱庇特"导弹的撤离,为苏土关系的正常化扫除了一大障碍。

——摘编自吴林章《美国撤离土耳其"朱庇特"导弹的决策、交涉及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美国撤走"朱庇特"导弹的影响。
2022-02-19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霸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修昔底德陷阱”。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如果德国认为更大的物质权力优势更广阔的领土范围、神圣不可侵犯的边疆以及海上的绝对优势,是实现思想和道德上之领导地位必需的前提……那么英国一定会认为,德国肯定将力图削弱任何竞争对手的实力……其最终目的则是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

——[英]艾尔·克劳《关于英国与法德两国关系现状的备忘录》(1907年)

材料三   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1)概括材料一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英国为何担忧德国“要拆散和取代英帝国”。说明英国应对的举措及其结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美国这种心态的原因。比较材料二、三所涉及的对抗,其方式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2023-10-06更新 | 1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