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交流与传播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35 题号:22900951
[古代政府的尊孔]

材料一   唐代对于儒学尊崇更甚。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诏“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武德七年“以周公为先圣,孔子配享”。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左仆射房玄龄等建言,“伏请停祭周公,升夫子为先圣”,诏从之。贞观四年,诏州、县学皆作孔子庙。唐代以科举取,明经、进士二科尤重,这推动了五经标准读本的编撰。五经皆系孔子整理编定,由此孔子作为“先师”的正统地位也得到加强。乾封元年(666年),高宗“幸孔子庙,追赠太师,增修祠宇,以少牢致祭”,又废周公庙。武周时期,出于政治需要,复推崇周公。在玄宗朝,为了消除武周影响,不祀周公,并把对孔子的尊崇推向顶峰。

——摘编自焦天然《汉唐间孔子与周公地位之嬗变》

材料二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诏天下通祀孔子”;并令礼部尚书与儒臣“定释莫礼仪,颁之天下学校,令以每岁春秋仲月通祀孔子”,又“颁释莫先师孔子仪注于天下府、州、县学”。从此确立了政府在全国各级学校同一日内用同一套礼仪祭祀孔子的制度。洪武十七年又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释菜礼于国子监,府、州、县长官以下则诣学校行香。全国性的整套祭祀礼仪,到了洪武十七年六月命礼部制大成乐器颁天下儒学时,也开始趋于完备。

——摘编自朱鸿林《中国近世儒学实质的思辨与习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唐代孔子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历代统治者尊孔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并不直接教育其子民热爱国家,而是给予子民一个逻辑的过程。他们教育人们敬天畏天,自称奉天命而行使统治权力。启对于其即位不服的有扈氏就提出“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周王利用礼制,教化了人们天子与天、祖先、臣子、民的关系,即天子要祭天、祭祖,臣子要绝对服从君,民对君是从属关系,其中心内容是教育人们要对统治者的“忠”;春秋战国以后,儒家的“五伦”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建构起身、家、国、天下四位一体的伦理系统;汉武帝时实行“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教育以及宋明开始进行“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育,就是“五伦”说的发展,其核心是爱君主、爱朝廷、爱国家。历代统治者还利用献计献策的功臣、能臣、诤臣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典范。例如周公旦、屈原、萧何、魏征、范仲淹、辛弃疾等,这些人物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为后人所景仰。

——摘编自耿文茹《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英、法、德、日、美等外国列强入侵我国,“救国”“救亡”成为爱国教育的主题。1905年源于广州的抵制荚货运动,范围扩至全国各大城市。上海商业总会向全国20多个城市发出通告,号召群众抵制关货,维护民族尊严。在辛亥革命时期,青年革命家邹容书写的《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州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比之古代的爱国主义,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逐步摆脱了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表现了中华民族虚心学习,积极向上精神。例如思想家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也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建立新型国家。

——摘编自黄明光《试论近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国古代相比,指出近代前期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意义。
2023-03-27更新 | 12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在太学中以五经为教学内容,为了给纲常名教寻找依据,将鲁国编年史《春秋》作为五经之一,学生通过读经获得有关历史知识。史书成为历代太学、国子学学生的必读教材。

唐代开科取士将《左传》等史书列入考试范围。五代以后,书院出现,《史记》《汉书》《后汉书》列为书院学生的必学课程。宋代朱熹将《通鉴纲目》列为学生必读之书。当时,科举考试“每至命题考试……参以正史”。明清两代,二十一史、《通鉴》等史籍是学生必读教材。隋唐以来,出现了蒙学(儿童启蒙之学)读物,其中将简单的历史常识、古人道德气节的史实编 撰成通俗易懂的韵语,便于儿童诵读记忆。

——摘编自《中国古代历史教育特点探析》

材料二


——摘编自《晚清历史教科书探究》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历史教育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历史教材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历史原因。
2022-10-02更新 | 9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梁启超对“欧洲旧思想、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的比较表(原文节选)
甲 欧洲旧思想
乙 中国旧思想
丙 欧洲新思想
一、国家及君主、人民,皆为神而立者也,故神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及人民,皆为君主而立者也,故君主为国家之主体。
一、国家为人民而立者也。君主为国家之一支体,其为人民而立,更不俟论。故人民为国家之主体。
三、治人者为一级,被治于人者为一级,其地位生而即定,永不得想混。
三、治人者为一级,治于人者为一级,其级非永定者,人人皆可以为治人者。
三、有治人者,有治于人者,而无其级,全国民皆为治人者,亦皆为治于人者。
五、政治为宗教之附属物。
五、宗教为政治之附属物。
五、政治与宗教,各有其独立之位置,两不相属。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惟法律有种种阶级,各人因其身份而有特异之法律。
九、惟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
九、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

——选自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1901年10月)
请回答:
(1)据表中甲、乙内容,概述“欧洲旧思想”与“中国旧思想”的异同点。
(2)据表中丙内容分析,“欧洲新思想”体现了怎样的国家构想?这些“新思想”对欧洲社会发展有何意义?
2016-11-18更新 | 6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