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 题号:2292292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其父亲张宗汉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当时社会政治腐败,黎民百姓饱受战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造成“生灵涂炭,横尸遍野”,这使张仲景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在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张仲景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在料理政事之余,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在衙门大堂为百姓诊病,挽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东汉末年,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东汉王朝四分五裂,面对这一局面,张仲景到岭南隐居,专心研究医学,撰写医书。建安十五年,写成了划时代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认为,作为一名医者要有热爱患者之心,学医不仅目的要明确,而且态度要端正;一个负有“救人”“活命”之责的医者,就应当“志存救济、勿为名利”,要真正做到“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身”。东汉末期意识形态领域中杂说盛行,人们通过卜巫咒禁、祈求祷告达到敬天保命的目的,使朴素的医学染上了神秘色彩。他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认为“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他已经认识到病因的物质性,并逐渐意识到了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的规律。

——摘编自张今歌《论张仲景“仁爱”思想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仁爱”思想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仲景“仁爱”思想的内涵。
2024·陕西铜川·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材料 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高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临床药物需要,两宋政府在历代医药行政管理基础上进行多次药政改革。多次修订本草,北宋974年,宋太祖亲为《开宝重定本草》作序,宋仁宗嘉祐六年编写《嘉祐补注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央设立了翰林医官院,掌管官吏军民疾病,后成为培养医学生的场所;同时地方上增设药局,以帮助百姓治疗疾病。专门设立了“收卖药材所”,并设立药官鉴验药材的优劣真假,严禁将不良的药物制成熟药,实行药物销售的国家专营政策。百姓不能及时买药物、误病情,则杖责一百。南宋孝宗隆兴二年,两淮瘟疫流行,朝廷命令和剂局(掌管配制药品出卖)赈灾药四万帖,派使臣遍诣两淮州县乡村散给。京城药局的五个门市每年上交四十万缗,占国家财政收入的0.67%。

——摘编自郭慧《宋代药政革新的社会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药政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药政改革的影响。
2018-05-25更新 | 29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伦敦发生鼠疫后,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王室政府开始积极投身防疫工作,女王授权枢密院编撰《政令大全》,以加强对地方防疫工作的管理,并加强隔离和对贫民救助力度。政府则以非宗教手段加以防控,包括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严禁人员和牲畜流动等。英国的防疫措施, 如死者的证明、检查员的指定、对葬礼时间的控制和对家庭的隔离等,都是部分或全部来自欧洲对付传染性疾病的经验。瘟疫的频繁暴发,使得英国大量人口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给民众心理带来严重恐慌, 进而冲击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在疫病的肆虐下,神职人员纷纷死亡,基督教会束手无策,宗教医学更显得毫无成效,它促使人们对基督所讲的爱心、瘟疫的发生、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思索,从而引起人们对信仰与自身所处地位产生怀疑与不满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情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023-06-21更新 | 9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45年的爱尔兰只依赖一种作物:马铃薯,而苦难也定格在1845年的夏天。1845年夏,马铃薯霜霉病持续的、大范围的侵袭爱尔兰,马铃薯大面积绝产,饥荒发生。1846年马铃薯病害已经几乎蔓延至爱尔兰的所有郡,各种疾病也开始流行……大部分的英国舆论都戴着有色眼镜去考虑问题:袭击爱尔兰的“灾难”是对奢侈和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警告。《泰晤士报》也加入了论战,反对“最不可靠的作物和最差的食物”,在它看来,上帝的意图不容质疑,它迫使特别需要改变的爱尔兰人接受另外一种不同于马铃薯的生计手段。整个大饥荒期间,尽管英国政府也启动饥荒危机救助机制,但是所有这些有限的努力对于这场空前的大饥荒来说仅是杯水车薪,大饥荒带来的死亡人数巨大。马铃薯饥荒导致了营养不良,身体免疫力下降,于是疫病流行,饥荒与疫病交替肆虐,让爱尔兰人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大饥荒带来空前对外大移民运动,主要移民方向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本土。大饥荒后激发了爱尔兰独立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爱尔兰人此后几十年一直在思考本民族的未来之路,最终爱尔兰人选择以本民族自己的方式决定未来,1922年爱尔兰实现自治,1949年爱尔兰共和国成立,英爱之间的民族矛盾和历史积怨直至如今都未能彻底化解,北爱尔兰问题仍旧是当今英国面临的重要政治议题。

——摘编自曹瑞臣《作物改变世界》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爱尔兰大饥荒产生及持续恶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明爱尔兰大饥荒的启示。
2023-07-14更新 | 9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