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34 题号:22940632
近代以来,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溯源

下表为1899-1914年欧洲国家对美国投资的数额(单位:百万美元)及其投资占美国境内外国投资总额之比变化统计表。


1899年

1908年

1914年

投资金额

占比(%)

投资金额

占比(%)

投资金额

占比(%)

英国

2500

80

3500

58

4046

60

德国

200

6

1000

17

904

13

荷兰

240

8

750

13

605

9

法国

50

2

500

8

390

6

其他

110

3

250

4

143

2

——[美]斯坦利·L.恩格尔曼   罗伯特·E.高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材料二   史家论断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尽管在目光远大的观察者看来,世界经济的未来显然在很大程度上要由在美国发生的情况决定,但是欧洲仍然似乎稳稳地处在国际社会的中心。……

实际上,美国的地位在世界上是最强大的。美国与欧洲的盟国不同,经过这场战争,它变得不是比较贫穷,而是更为富裕。其他国家不仅由于感谢它的宝贵援助而要领它的情,而且,在硬通货上,对它负债累累……甚至连法国总理克里孟梭都相信,或起码自称他相信美国“已经开辟了一个新的、更加辉煌的伦理时代”。

——据[英]C.L.莫瓦特《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图像证史

创作时间:英国卡通画家于1962年创作。

图中人物:左边为时任美国总统顾问迪恩·艾奇逊,中间扮作大马的是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右边为时任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

图片上标:(美国总统顾问)“英国失去了一个帝国,但还未找到自己的角色。”

图片下标:(英国首相请求美国总统)“哦,请问,我可以扮演两条后腿吗?”


(1)指出材料二中史家论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一说明其论断的合理性。
(2)以材料三作者的口吻,对漫画创作的动机加以描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1月4日,德国基尔军港水兵起义,革命浪潮迅速席卷全国,9日,德皇宣布退位,将政权交给国会第一大党社会民主党。革命目标呈现出三种方向:革命大众希望实行代表会制即直接民主制;斯巴达克团呼吁向十月革命学习,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民主党坚守议会民主制道路。代表会制因缺乏实际行动淡出视野,斯巴达克团组建为德国共产党,发动柏林起义,被临时政府和国防军镇压。随之而来的经济革命出现“共决权”和“完全控制权”之争,新政府、工会高层、资本家团体和军方相互合作,迫使革命者接受资本家与工会联合的“共决权”

材料二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确定了“4D计划”,以期彻底改造德国社会。“非军事化”在实践中改为“非军国主义化”,销毁弘扬帝国主义的书籍,取消军队的特殊地位,严禁各类军事组织。“非纳粹化”通过对纳粹追随者的甄别和审判来教育德国民众,西占区1947年结束该运动,以便德国成为冷战前沿。“非工业化”在西占区实践为“经济民主化”,消灭垄断组织,管理民主,煤钢企业实行共决制,增加工会发言权。“民主化”在东西占区各有特点,西部扶持自治政府与西方模式的民主政党和工会,东部支持德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统一工会。该计划改变了德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服从和专制意识,促成德国人反省历史的决心,以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均摘编自孟钟捷《德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1918年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改造的不同特点,并简要评价“4D计划”。
2023-05-25更新 | 7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202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威尔逊主义认为,一战的意义就在于终结掉那些奴役人民的大帝国,让人们获得普遍自由,从而让一战成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威尔逊认为,之所以会爆发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就是大帝国以建立力量均衡为名,压迫弱小民族,引发内外各种矛盾导致战争。因此,为了确保世界和平,便应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允许弱小民族独立建国。

——摘编自施展《国际政治学40讲》


(1)概括材料一中“威尔逊主义”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一战后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提出的问题是:西方各大国家是否本来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以避免这场战争的爆发……对德国和日本采取的绥靖政策是不是犯了一个灾难性的错误?然而,事件发生的顺序是颠倒的,绥靖政策并没有导致战争,而恰恰是因为战争的爆发才有了后来的姑息。我们一般都认为到1939年战争在波兰还没有爆发。但事实上,这场战争始于1937年的亚洲,甚至始于1931年日本侵略满洲之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战争与西方的衰落》


(2)材料二对绥靖政策和二战的爆发有什么新认识?请举出两个“姑息”的例子。
(3)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都进行了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反思,并做了许多尝试。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择其一进行阐述:①一次大战后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举措及其作用②二次大战给人类留下了哪些深刻教训。
2020-11-25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在不断变革的国际格局中,国际法对于构建不同的国际秩序起到一定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际格局是世界上主要力量或力量中心之间的力量对比和相互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国际格局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反映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为追求国家利益而展开的冲突与合作关系;具有明显轮廓并对世界发展起重要影响的近现代国际格局逐步形成,第一次是17世纪40年代经历了欧洲30年战争后形成的“威斯特伐里亚格局”;第二次是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形成的英俄普奥法多极格局,五极力量此消彼长,构成均势;第三次是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的国际格局,这次的多极格局结构充满矛盾因而非常脆弱、短暂;第四次是二战后的雅尔塔格局,其以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为中心。这四次国际格局的转换都是在大规模战争之后,通过战胜国召开会议,是其意志妥协的产物。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材料二   在以往的几次国际格局的演变中,国际法主要体现为国家协议的形式,其对国际秩序构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每次格局交替时和既有的国际格局出现危机预兆时,作为大国维持自己既得利益并保障其将来的利益的工具,是大国意志妥协的产物,并不能反映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意愿,以此为基础所建立的旧的国际秩序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国际法作为构建国际秩序的基础已经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通过国际法可以将国际社会各国对于构建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秩序的意志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辅之以相关保障措施。

——陈小曼杨佳佳《国际法在构建国际秩序中的作用》

(1)结合所学,从材料一的四个国际关系格局中任选其一进行评析。
(2)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二战后签订的国际法事例;并谈谈你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想。
2024-03-27更新 | 1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