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 陆王心学与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6 题号:2294085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世贞(1526——1590),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提出“博古通今”的史学思想,强调史学的经世作用,倡导“六经皆史”,反对理学奉《六经》为神圣经典,以繁文注训拘守不改的做法。该主张打破了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对李贽等人的治学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王世贞认为,“史之大纲在不虚美、不隐恶”;符合信史的要求,才能起到鉴戒惩劝的作用,故力主据事直书,反对曲笔讳饰。王世贞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如客观指出“秦始之恶极矣!然其创制立法可纪也”。明代国史不立,实录不实,野史空前兴盛。针对这一现状,王世贞将史料分成国史、野史、家史三大类:“国史人恣而善蔽真,其叙章典、述文献,不可废也;野史人臆而善失真,其征是非、削讳忌,不可废也;家史人谀而善溢真,其赞宗阀、表官绩,不可废也。”

——摘编自鲍永军《王世贞的史学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王世贞的治史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世贞治史主张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仁者”以天下之失所也而忧之,而汲汲焉欲贻之以得所之域。于是有德礼以格其心,有政刑以絷其四体,而人始大失所矣。

——摘编自李贽《赞书》

材料二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先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在中国,他的后继者们赋予了他如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的文化象征意义。在世界上,他被中西文化交流的伟大先行者利玛窦称为“中国人中罕见的典例”。

——摘编自许苏民《李贽评传》

材料三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相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摘编自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据此分析其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贽的悲剧”这一现象的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思想发的态势。
2021-11-20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云:“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使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董仲舒的意思就是要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高下有宽度的节限中,来维持一个相当有伸缩余地的社会经济水平。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

材料二: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为民而立之君,故班爵之意,天子与公、侯、伯、子、男一也。

——据顾炎武《日知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以西汉和唐朝为例,说明统治者在“富而不骄”“贫而不忧”方面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思想,并分析其历史价值。
2023-03-28更新 | 12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展览一: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019-10-05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