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世界史 > 走向整体的世界 >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 题号:22958300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的大西洋,孕育出了连接寒冷欧洲、亚热带、热带的西非与美洲的海洋商贸圈。这一商贸圈结合了大西洋三角贸易与批量生产商品性农作物的种植园。西欧的商人组织和指挥着这些全球性的贸易,而国家给予支持……通过这样一个巨大的商路网,商品有规律地流动着,大西洋周边地区的距离越来越近。到 18 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 1500 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宫崎正胜《人类文明史》、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却认为: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   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 ·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近代早期“大西洋商贸圈”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对工业化时代欧洲地位的认识。结合所学从“世界视野”角度论述工业革命后“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并非“微不足道”。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末叶,在各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打击下,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势力日益衰落,英国、荷兰的势力逐渐强盛起来。英国的势力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不如荷兰强大,没有能力和荷兰竞争。从1607年开始,英国在北美陆续建立了许多殖民据点。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先行经过几次战争打败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末叶,英国最后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摘编自刘景珍、傅利华《试论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与近代欧洲初期社会经济》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殖民主义者“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欧洲的隐蔽的雇佣工人奴隶制,需要以新大陆的赤裸裸的奴隶制作为基础”。马克思在揭露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质时指出:“对直接生产者的掠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中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

——摘编自景荫、峰君《殖民主义罪恶制度必然灭亡——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及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认识。
2022-08-17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初期的海禁政策,对于政府的税收和社会的安定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684年,康熙皇帝下令准许人民出海贸易,随后又在福建厦门、广东广州、浙江宁波及江南松江先后设立海关,负责管理与外国通商事宜。海外贸易在此时得到一定恢复。但从康熙末年起,海外政策又转向保守,严格限制出海船只的规模和数量,并且对出口商品也有诸多限制,同时还禁止人民侨居外国。到乾隆年间,清政府对于口岸互市的限制和管理更加严格起来,仅限广州一地通商,并严禁私自交易。本来一度繁荣的对外贸易,又复委顿,沿海经济日趋萧条,给当地居民造成严重后果,以致有用四五千金建造的大船,任其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   重商主义在英国的良性发展,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英属殖民地船只装载。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通过——系列商业战争和殖民战争,先后打败了航海和商业上的劲敌荷兰与法国,夺取了它们的大量海外殖民地。1654年通过《英葡条约》,英国把葡属殖民地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由此,英国确立了对大片地区的殖民统治及商业特权。18世.纪头70年,英国海外贸易的增长势头较大,1700年英国出口量占国民产量的8.4%,1760.年上升为14.6%,出口增长占国民产量增长的51%,推动了英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为促进对外贸易,英国政府不断调整对外贸易政策,最终于19世纪60年代初确立了自由贸易制度。

——摘编自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重要作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贸易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1-05-19更新 | 17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1年7月,葡萄牙派印度总督亚伯奎亲率15艘船、约1600人士兵的远征队攻占马六甲。接下来一个世纪里,葡萄牙以马六甲为中心,攫取或吸纳马鲁古群岛、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地的丁香、肉豆蔻、肉豆蔻干皮、胡椒等,销往欧洲、印度和中国等地。1510年葡萄牙从东南亚输入欧洲的丁香约15吨,1589年前后达到140吨。而16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丹的丁香平均价格是每磅3.34荷兰盾,为马六甲的10倍左右。香料贸易已成为葡萄牙海外事业中巨大财富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葡萄牙人的经营下,里斯本取代威尼斯成为了欧洲新的香料分销中心,各国商人云集在这里购买香料,然后贩往西欧各地。

——摘编自赵文红《试论16世纪葡萄牙以马六甲为支点经营的海上贸易》

材料二   新航路直通香料产地印度,葡萄牙人开始直接参与欧亚香料贸易,结束了自罗马帝国灭亡以来一直靠中间商获取香料的历史,关于香料来源于天堂的观点成为谬论。新航路开辟前,每磅胡椒的价格为6先令甚至更高,几乎从未低于3先令6便士;开辟新航路后,胡椒价格为每磅16便士至2先令不等,香料开始从奢侈品向大众消费品转化。由于本国商品在亚洲没有销路,葡萄牙人不得不借助其他国家的商品从事香料贸易。他们用印度棉布交换非洲的金砂、龙涎香和奴隶,再用它们换取胡椒。

——摘编自田汝英《葡萄牙与16世纪的亚欧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指出葡萄牙香料贸易发展的表现。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葡萄牙香料贸易的影响。
2024-03-01更新 | 3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