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329 题号:2338833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之立国有三:一曰君主之国,一曰民主之国,一曰君民共主之国……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犹有中国三代以上之遗意焉……苟得君主于上,而民主于下,则上下之交固,君民之分亲矣,内可无以乱,外可无以悔……由此而扩充之,富强之效亦无不基于此矣。泰西诸国,以英为巨擘,而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摘编自王韬《弢园文录外编》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王韬与孙中山思想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近代中国政治运动从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琉球国中山王遣使来华,要求“给赐冠带”,明朝皇帝“命礼部图冠带之制示之”,另外,琉球国还仿照中国之制设立学校,“改粗鄙之俗为儒雅之风”,全国上下,“渐染华风,祀先圣,兴学校,家购儒书,人崇问学”,使得琉球国国内移风易俗,逐渐变化为“衣冠礼义之乡”。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如下表所示。

时间作者著作备注
17世纪(明朝前期)
1605年利玛窦《乾坤体义》《四库全书》称之为“西学传入中国之始”
1607年利玛窦、徐光启《几何原本》译欧几里得原著前六卷
1623年艾儒略、杨廷筠《职方外纪》后收入李之藻《天学初函》
1628年傅泛济、李之藻《寰有诠》译亚里士多德《论天》
1634年徐光启、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罗雅谷《崇祯历书》(时宪历)历时1629年-1634年
19世纪(清朝前期)
1841年陈逢衡《英吉利纪略》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1846年梁廷柟《海国四说》
1846年姚莹《康輶纪行》尤其注重考察西藏地区情况,揭露英国侵藏野心,建议清政府加强沿海与边疆防备,以反抗外国侵略。
1849年徐继畲《瀛寰志略》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之后以此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

根据材料一,归纳琉球国学习中华文明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与17世纪“西学东渐”影响下的著作各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2017-05-12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易经》记录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些军事思想。随着《易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经》的军事思想也在中国古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易经》原文
释义
和兑[通悦,下同],吉。
国与国和谐相处,吉利。
孚[通俘]兑,吉,悔亡。
以俘虏别人为乐事,暂时吉利,最终会败亡。
来兑,凶。
自恃强大,胁迫他国服从,结果是凶险的。
鸣谦,利用师,征邑国。
道义上和舆论上的优势有利于出兵征讨他国。
不利为寇,利御寇。
主动侵略别国是不利的,防御别国侵略是有利的。

材料二:“[英国舰队]所向无不披靡,彼已目无中华,若海面更无船炮水军,是逆夷到一城邑,可取则取,即不可取,亦不过扬帆舍去,又顾之他。在彼有得无失,何所忌惮?而我则千疮百孔,何处可以解严?”林则徐认为“海疆久远之谋”是“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
——《林则徐书简》
材料三: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且广东利在通商,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
——《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四:

——[法]M-F.杜兰等《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
注:图中深色区域为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易经》中哪些军事思想?你如何评价《易经》的军事思想?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林则徐的海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则徐海防思想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图概括21世纪初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分布状况。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形势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2016-12-13更新 | 16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贵国王……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我天朝君临天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
接到此文之后,即将杜绝鸦片缘由,速行移覆,切勿诿延……

——林则徐、邓廷桢、怡良会奏:《拟谕英吉利国王檄》见箫致治、杨卫东编撰:《西风佛夕阳: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东西方文明冲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7-10-11更新 | 2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