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新思想的萌发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4049556
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易经》记录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些军事思想。随着《易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经》的军事思想也在中国古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易经》原文
释义
和兑[通悦,下同],吉。
国与国和谐相处,吉利。
孚[通俘]兑,吉,悔亡。
以俘虏别人为乐事,暂时吉利,最终会败亡。
来兑,凶。
自恃强大,胁迫他国服从,结果是凶险的。
鸣谦,利用师,征邑国。
道义上和舆论上的优势有利于出兵征讨他国。
不利为寇,利御寇。
主动侵略别国是不利的,防御别国侵略是有利的。

材料二:“[英国舰队]所向无不披靡,彼已目无中华,若海面更无船炮水军,是逆夷到一城邑,可取则取,即不可取,亦不过扬帆舍去,又顾之他。在彼有得无失,何所忌惮?而我则千疮百孔,何处可以解严?”林则徐认为“海疆久远之谋”是“亟筹船炮,速募水军,得敢死之士而用之,彼北亦北,彼南亦南,其费虽若甚繁,实比陆路分屯、远途征调所省为多”。
——《林则徐书简》
材料三:以船炮而言,本为防海必需之物,虽一时难以猝办,而为长久计,亦不得不先事筹维。且广东利在通商,自道光元年至今,粤海关已征银三千余万两,收其利者必须预防其害,若前此以关税十分之一,制炮造船,则制夷已可裕如,何至尚形棘手?
——《林则徐集》奏稿中
材料四:

——[法]M-F.杜兰等《全球化地图:认知当代世界空间》
注:图中深色区域为发生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地区。
(1)材料一反映了《易经》中哪些军事思想?你如何评价《易经》的军事思想?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林则徐的海防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林则徐海防思想产生的影响。
(3)依据材料四图概括21世纪初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分布状况。结合所学,简要分析这一形势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

﹣﹣《海国图志》

材料二1898年,《孔子改制考》问世,对当时思想界震动很大,被梁启超形容为“火山喷发”。这一著作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还借用进化论的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概括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三各自的思想主张。

(2)同是向西方学习,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思想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国体、政体角度回答)

2016-11-27更新 | 10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冲破“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三册


(1)“新思想萌发”阶段,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
(2)为追求“民主共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指出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
(3)“民主与科学”是近代哪一运动的旗帜?这一运动兴起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指出这一时期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发表的文章。
2020-09-22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9年3月,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抵达广州禁烟,目睹沿海文武大员“不请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其来历”的状况。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与抗敌御侮的历史情势迫使他将搜集“夷情”定为当务之急,遂“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林则徐广泛吸纳翻译人才,组织翻译了涉及西方时事、贸易、历史、地理的西书、西报,并通过翻译《国际法》条款与义律等进行外交斗争,启蒙了“世界之中国”的国家认同观念,被誉为清末思想启蒙的先驱。

——摘编自苏艳《林则徐的“夷情”探查与翻译赞助活动》

材料二   甲午战争失败后,部分先进中国人发现,西方的格致之学并不是西洋文明的全部,中国的落后不仅仅在于科学技术,更在于社会思想和政治制度,因此,翻译由“格致”而及政事。以1896年严复译《天演论》为起点,维新派成为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主力。他们成立强学会、务农公会及译书公会等译书机构,把翻译介绍西学作为变法图强的重要途径,出版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方面的著作,将进化论、天赋人权、民权平等思想引入中国。

——摘编自肖开容《近代翻译对中国现代观念的塑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则徐翻译活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甲午战后的维新派翻译活动与林则徐翻译活动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1-01-24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