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48 题号:2644444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控制以及文官制度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时代,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材料二: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赵普不做声,把地上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浆糊黏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如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以郡县制为例概述从宗周时代到秦汉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并据此指出材料一中“现代化”的内涵。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君相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革命党人为制约权力进行了哪些方面的设计?是否达到了其目的?

材料四:国学大师钱穆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然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要实现中国的民主化,我们首先要认识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西方的政治制度,将适合中国国情的部分移植过来。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历程是如何印证材料四的观点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作用。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及其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1-08更新 | 10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 《左传·桓公二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政权实行这些制度的目的。

材料二   到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先后在沿边设立了安西、北庭等九个节度使和岭南经略使,兵力共有49万人。当时全国总兵力约为57万人。经过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伤。当时全国有藩镇42个,实际上远不止此。河北三镇势力最大,还有一些藩镇仿效河北三镇,专横跋扈,割据称雄。中原地区的藩镇大体处于中间状态,有时与朝廷发生摩擦,但大体上还服从中央政令,不能视为割据状态。西北地区的藩镇具有屏障关中的作用,多是防止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设置的。东南地区是唐王朝直接控制的藩镇,它们稳定地提供财赋来源,为唐后期中央王朝的立国之本。

                           ——宁欣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为了管理边疆地区采取了哪一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措施对唐朝的统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三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一《审势》


(3)依据材料三,概括北宋时期采取的政策、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措施对北宋统治产生的影响。
(4)综上,归纳中国古代制度建设方面的启示。
2020-05-12更新 | 17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庙制度是中国历史上宗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的昭穆制度与宗庙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礼记·中庸》谓:“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这里既有宗统关系的宗族亲属远近的亲疏之序,又有君统关系的君臣等级之别。周朝就是依靠宗庙昭穆秩序的排列法,用血缘亲属关系维系着等级尊卑关系,以达到巩固周天子君临天下的统治地位的目的。

——摘编自刘海文《西周昭穆制度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唐太宗对于宗庙建制的认识和态度与以往的君主有所不同。他认为“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比较重视现实功业而不追求宗法传承。唐太宗时期对宗庙的态度是比较淡漠的,究其原因,恐怕是宗庙(制度)讲究的是维持宗法继承关系的隆重仪式。故其有意忽视讲究严格的宗法程式,而重视现实功绩的思想就很自然地占据了主要地位。

——摘编自盖金伟、董理《论东都太庙与唐代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宗庙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周宗庙制度(观念)相比,唐太宗宗庙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020-01-07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