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第一次世界大战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128 题号:3056943
【历史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

材料一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贪婪占领亚洲,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7.12

材料二西部的斯拉夫民族(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长期处于奥地利的殖民压迫之下,一些知识分子呼吁斯拉夫各民族以斯拉夫人共同的民族起源、民族历史、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为纽带,建立斯拉夫各民族的联邦国家,联合对付外敌的侵略和殖民压迫。由于斯拉夫各民族居住的分散和力量的弱小,相当多的斯拉夫民族自然地把联合斯拉夫人、摆脱异族统治和建立斯拉夫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政治经济独立并且国际地位处于上升阶段的俄国身上,从而为沙皇政府宣扬和利用泛斯拉夫主义创造了条件……1867年在莫斯科召开了首届斯拉夫人代表大会,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亲自出席大会的开幕式。会议上俄罗斯的学者和政客们大谈“没有俄国,斯拉夫民族就不会的得救”“俄语是斯拉夫统一的手段和基础”。

——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奥结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主义的角度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20世纪的战争和和平】

材料

袁世凯在小站练兵以德军为蓝本,制订了一整套近代陆军的招募制度、组织编制制度、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粮饷制度等内容的建军方案。在军事装备上,袁世凯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大胆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袁世凯聘德国军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北洋新军亦逐渐成为袁世凯个人的政治资本,使其成为北洋军阀的始祖,正如美国学者鲍威尔所说:“袁氏的军法虽严,他仍然为士兵所爱戴,这并非意外,因为他亲自照管他们,并且按时发饷。再者,他向他们灌输了忠诚的观念,不过主要只是向袁世凯而不是向皇帝效忠”。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小站练兵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历史影响。

2017-05-04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称中国的“以工代兵”策略纯属天方夜谭。英国国防部也认为提议“不可行”,因为无论选择作战或当工人都会导致中国成为协约国一员,从地缘政治上考虑,这是“不可取的”,英国因此拒绝了提议。当战争延伸到1916年夏季时,英国的处境相当危险,索姆河一战尤其使英国元气大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一改初衷,在1916年夏天接受招募华工的提议,到1917年4月底,30万中国劳工已被英国送到法国前线。

——徐国琦《英、法战场上的中国劳工》

材料二   被征往欧洲的华工年龄在20—40岁之间,个个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他们一天工作十小时,一周七天,极少休息,华工的到来至少可以帮助相当数目的英、法青年走上前线,直接参战。从这一角度来看,14万华工就等于14万部队……尽管遭受着平等的待遇,华工们仍然忍辱负重在战斗中完成了各项任务,成为协约国最终取得一战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让西方最终接纳了他们……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中国以战胜国身份首次亮相国际舞台,提出将列强在华特权物归还原主等正当要求。

——摘编自《简论华工军团对一战的作用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初期英国拒绝招募华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工参战的影响。
2019-04-25更新 | 1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非与他们自己有同样的名称,讲同样的语言”,民族情绪远远超过对自由的热爱,人们都愿意怂恿统治者去粉碎那些非我族类、语言有异的其他民族的自由与独立,“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

——(美)汉森。W。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材料二:“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运动,它包含了对民族的理性认知,也蕴含了巨大的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它往往从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和利益出发,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排斥或否定其他民族的利益。因此民族主义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理性情感,而另一方面它的非理性即自私、狭隘、利己和排他性却盘根错节于民族主义的肌体。这种二律背反,使得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中的演变中始终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欧洲民族主义的特点,并简述其形成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

(2)依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2018-03-26更新 | 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