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16 题号:322680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各国都加强了国家元首的权力,减弱了国会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在英国,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立法提案权。
——摘编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二   影子内阁是指某些实行内阁制的民主国家,其在野党为准备上台执政而设的预备内阁班子;往往由下议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这种制度由英国保守党首创,在英国,“影子内阁”接受政府补助,成员都是有薪水的。我们有时会听到说某某人是“影子内阁”贸易与工业大臣,实际上是说他是在野党负责贸易与工业的议员。
“影子内阁”不但不附和当任内阁,反而以同它争斗为乐。遇到议会辩论时,各“影子大臣”就会踊跃发言,在阐述本党观点的同时,专挑当任内阁的毛病和缺点进行攻击。“影子内阁”会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其存在是为了促使当任内阁倒台,并最终取而代之。某党在野时的“影子内阁”往往也就是该党执政时的当任内阁,全套班子有时照搬,有时略作调整,但施政方略不会有根本变化。因此,称“影子内阁”为“预备内阁”或“在野内阁”似乎更为确切。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子内阁”设立的原因,并评价“影子内阁”在英国政体中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民主革命是世界近代各国政治变迁的主要形式,而各国因为社会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社会性质等方面的不同,民主革命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资产阶级通过内战推翻了封建的君主制。……英国统治阶级需要君主制和王室,关键在于如何将其变成能够体现资产阶级意志的国家工具,1688年的光荣革命实现了这种设想。……以议会为核心的君主立宪制便逐步形成。英国资产阶级创造了一种既符合国情又实用有效的统治形式,并一直延续至今。

——刘杰《论英国宪政模式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特殊的。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三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指出英国革命胜利的标志以及革命后建立的政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什么?确定这种主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革命任务和革命领导阶级方面指出近代英国和中国的民主革命的不同,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017-03-07更新 | 9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17 世纪,英国出现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录(部分)

第十章   第二次内战 1648

第十一章 克伦威尔和国王的处决1649

第十二章 共和国及其敌人 1649

……

第十五章 长期议会的终结 1651-1653

第十六章 护国公制的建立 1653

第十七章 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 1654-1658

……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

材料二     有些人把君主专制当作是世界上唯一的政府形式,但实际上,这种政府形式和公民社会是格格不入的。人们生来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如果得不到本人的认可,任何人不得剥夺别人的这种权利。不管人数多少,人们都可以通过社会契约组成一个共同体,这不会危及他人的自由。

——[英]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     1688年7月,两党领袖中的七位政治要人起草了一份邀请信,派密使送往荷兰,要求荷兰的执政威廉(詹姆士二世的女婿)率军队前来英国,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威廉接到邀请喜出望外,率军队在英格兰西部地区登陆。威廉登陆后,很长时间没有英国人前来归顺,但渐渐地终于有一些重要人物归顺过来,詹姆士众叛亲离,被迫远走法国,复辟王朝的统治结束。这一事件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这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的历史功过,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克伦威尔的对外经济举措。
(2)洛克是17世纪英国民主政治理论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述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 “这一事件”的经过,分析该事件对英国“后来的历史产生的巨大影响”。
2020-05-10更新 | 1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1)据材料一,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2)据材料二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材料三我们的会晤是难得的。尽管我们中间存在着许多不同意见,但是这不应该影响向我们所具有的共同愿望。我们的会议应该对于我们的共同愿望有所表示,使它成为亚非历史值得珍贵的一页。同时,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建立起来的接触应该继续保持,以便我们对于世界和平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周恩来万隆会议发言稿》

(3)政治妥协也曾被成功应用于外交领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与会各方要达成的“共同愿望”是什么?为此各方采取了怎样的妥协策略?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017-03-07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