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62 题号:3353556
据载,明代嘉靖以后,“徽俗十三(岁)在邑(即家乡),十七(岁)在天下”;康熙、乾隆年间,沿长江地域流传着“无徽不成镇”的谚语。根据该史料我们可以推断(       )
A.明清时期徽州的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B.明清时期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C.明清时期徽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明清时期徽州已成为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知识点】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
A.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
B.草市兴起
C.管理严格
D.坊市分开
2016-11-27更新 | 8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下列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产或技术有(   
A.丝绸、铁B.葡萄、石榴C.香料、铸铁D.开渠、凿井
2019-12-25更新 | 6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南宋前期的鄂州,因是江防重地,故城市建筑规模不大。但由于商业发展的需要,在城外发展起了南市。这个南市“列肆如栉”,使鄂州成为一大都会。各地州县也有类似鄂州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最能表明
A.政府不再直接监管市场交易B.南宋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C.城市坊市制度逐渐瓦解D.草市发展助推城市繁荣
2022-03-18更新 | 1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