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6 题号:381665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汽车制造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设起来的。自1953年起,经过第一代创业者们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生产出了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完成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巨变。而且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与国际水平相比也是不低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旧的经济体制的束缚,一汽只能按照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产品统购包销,资金统收统支,没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出现了产品老化、工厂老化、设备老化,产品“三十年一贯制”的悲剧。在改革开放前的二十多里,国家返给企业的只有2.35亿元,致使他们没有能力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一汽在长期默默奉献中消耗了自己,逐渐失去了竞争能力,走向了衰落。
——尹永生《从产销40万辆看一汽改革功效》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中,国家给了一汽利润递增包干政策,同时,国家又下放了产品销售权,资金筹措权、外经外贸权和工厂发展权,使一汽的换型改造得到了保证。一汽有选择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走开放型自力更生的道路,使换型改造建立在高起点上。为了精干主体,激活企业,重新构筑企业生产经营体系,近年来他们推出的重大举措之一,就是重组生产要素,组建分公司,让一批联合舰队驶离母体。这些公司成立后,背靠一汽,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虽然压力大,但很快就适应了市场变化,并成为一只强有力的生力军。2000年是一汽的效益年,更是一汽的改革年。较短的时间就妥善完成了总部及所有专业厂处的人事机构改革。它打破了原单位部门垄断的旧习,激活了内部人才的流动,使企业的用人机制发生了质的飞跃。一汽的改革在十里车城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和利益上的碰撞。大家开始按一种新的模式思考问题。人的精神状态、工厂面貌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一铸厂通过改革激发了活力,在几乎没有什么待遇的情况下开起了三班,春节到现在从没休过一个礼拜天。为了杜绝效益流失,一汽在销售、供应采购、财务管理、协作配套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清理应收账款、停止以车抵债、集中招标采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还从去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工资制度改革。坚持以市场劳动力价位为指导,优化工资结构,理顺分配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建立了“企业分配靠效益,职工收入凭贡献”不同层次的激励机制,
如今的一汽,企业完成了换型改造;产品由单一的中型车向中轻轿,特别是轿车方向发展;单一工厂模式向集团公司迈进;销售目标也由国内一个市场发展到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到本世纪末,一汽将建设成年产60万辆,品种350个,产值200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占1/3,出口占10~15%的初具国际竞争实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李文海《改革与一汽的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汽走向衰落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汽改革的措施及其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不久,鉴于统一的政治体制及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工资制度的需要,国家开始在新公私合营企业中实行工资改革。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开始于19569月,但由于情况复杂,历经准备试点及全面推开等阶段,直到195710月才基本结束。其中工资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工资水平与工资增长指标、新工资等级、变相工资、计件工资、保留工资等问题成为工资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新合营企业工资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一的企业工资制度开始全面确立,在收入分配环节上,基本完成了对新合营企业从产权到治理结构、再到分配制度的崭新的企业制度安排。

——摘编自张忠民《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上海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1-05-05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五”计划实施的150个工业企业行业分布表

总数军工企业冶金工业企业化工企业机械加工企业能源工业企业轻工业和医药工业
150个44个20个7个24个52个3个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影响。
2020-07-16更新 | 3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开始了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材料二   下列是《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件大事》一书目录中列出的最后10件大事。他们记录了新中国不断崛起的过程。



(2)根据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将上述事件划分为4个发展阶段,将每个阶段的名称和事件序号填写在相应表格中。
阶段阶段名称事件序号

(3)从事件91至99中选取一件大事,说明入选理由。
2020-08-07更新 | 1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