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 启蒙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3 题号:383407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泽谕吉被日本人奉为 “日本的伏尔泰”.他的代表作有《劝学篇》《脱亚论》,在日本影响巨大。下图是《劝学篇》(发表于1872-1876年)中的部分篇目。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脱亚论》(1885年发表)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在序言中张之洞写道:“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内篇九:曰同心……曰教忠……曰明纲……曰知类……曰宗经……”“外篇十五:……曰设学……曰广译……曰阅报……曰变科举……曰农工商学……曰矿学……曰铁路……”今日愤世疾俗之士……于是倡为民权之议,以 求合群而自振。嗟乎,安得此召乱之言哉!
----《劝学篇•正权第六》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福泽谕吉和张之洞的主要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崔卫平:能向我们读者概括谈谈,当我们谈论启蒙时,是谈论什么吗?
陆碧娜:谈论启蒙(启蒙思想)就是谈论对权力的批判,是对于权力的理性批判。启蒙不是一个方案,启蒙是一个提问题的方法,一个特殊的手段和角度,尤其是提出政治的问题。你总是可以看到事情明显地受到利益主导,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或其他种种利益,但是启蒙对此采取始终不渝的批评态度。因此,启蒙不意味着曾经发生的,而是始终活跃的一个东西。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
——摘自《南方周末》(2013年1月17日)《访陆碧娜教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启蒙不是单单属于某个历史阶段,而是超越历史时期的”这一观点。
2013-09-09更新 | 53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人的成长、发展、变化,都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一   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天地之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致良知”学说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提出“致良知”的方法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2020-09-28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思想家们流传下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异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

2018-11-12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