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与社会生活 > 古代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3947653
医学的发展不仅与疾病有关,也与各地的经济文化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盖伦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名医,他倡导实证医学,倾心于探索人体的结构,强调解剖学对于医学的重要性,重视人体生理功能的阐释。他奠定了解剖学与生理学的基础。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强调疾病局部定位、重视逻辑推理的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黄帝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并将当时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等哲学观念运用于医学之中,提出脏腑经络、辨证治则、养生保健等学说,为中医学此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医学呈现出不注重机体局部的结构与功能,而是注重从整体观出发,宏观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动态变化。
——摘编自边海云《轴心时代东西方医学比较研究》
材料二: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 -50%。大批政府官员死亡,导致公共治安、法庭审判、甚至日常生活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劳动力减少了25%,传统的谷物生产已经无利可图,大量农田被改为牧场和草场用来养羊,很多封建主从经营传统农业到经营商业性畜牧业。大批懂拉丁语的教授在瘟疫中死去,许多学校被迫放弃了拉丁语的教学,各国本土语言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死亡使人们一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为了阻止黑死病的传播,威尼斯建立许多站点专门用来隔离从东方归来的船员。在远离城市的岛上设立墓地埋葬因黑死痛而死的人,埋葬的深度要达到5英尺。欧洲各地纷纷出台城市公共卫生法,组建市政健康委员会。到了16世纪在欧洲大部分中心城市,关注公共健康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薛国中《黑死病前后的欧洲》等
材料三:鸦片战争以后,各国传教士将施医散药作为在中国布道传教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开办医院、设立诊所、翻译西医书籍和兴办医学教育,西方医学大规模传入我国,至19世纪末形成了中医学与西医学并存的局面。李鸿章认为:“泰西医学有专官、有学堂,西药化学格物微眇、务尽实用,物性由尤中土医工所束速者。”时人称“西人东渐,余波荡憾,侵及医林,此又神农以后四千年来未有之奇变也”。在19世纪末,中医界兴起一股汇通中西医的潮流。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西医学理论观念和临床方法的不同。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死病给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医学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奇变”的背景。
(4)以“应对挑战——传统医学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清任(1768-1831年)在阅读古医书的过程中,发现“前人创著医书,脏腾错误”.并立志予以更正。他冒着“教人于背骼堆中、杀人场上学医道”的骂名,坚持对尸体进行直接观察,历经42年观察和研究,绘成25幅脏腑全图,配以文字说明,改正了前人对脏腑认识上的错误。王清任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认为耳目喉鼻舌等均与脑相通,在脑的指挥下完成视听言嗅等功能。他发展了气血理论,总结出了气虚症状60种,血瘀症状50种,创制的药方治疗范围十分广泛,“补阳还五汤”是治疗冠心病、半身不遂的有效名方。我国医学界至今仍沿用王清任的某些方剂,对治疗脑膜炎后遗症、小儿伤寒瘟疫等症有良好效果。

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中订正了古代解别学中的许多讹谬,他自述“惟愿医林中人,不致南辕北辙,病或少失,是吾之厚望”。此书被节译成外文,西方医学界称王清任为中国近代解剖学家。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清任在医学领域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清任取得医学成就的个人原因。
2020-12-25更新 | 1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流感,爆发于一战后期,从1918年3月延续至1920年3月。一战时出现的流感使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深受其害。在巴黎,平均每周有1200人丧生;在英格兰地区,每周死亡人数超出4000人;在美国,近50万人死亡;在德国,40万人死于该病,30%的军人丧失战斗力。大量的人员损耗使交战双方均产生了厌战情绪,士气低落。特别是德军,许多士兵逃离战场甚至发动起义,革命运动遍及全国,帝制崩溃。第二波流感消失后,协约国恢复攻势,德国放弃抵抗,于1918年11月签署了投降书,一战结束。大批适龄劳动力病死引发劳动力短缺,制约经济发展。大流感对于人为收入的增长具有“巨大而强劲”的推动作用。大流感改变了人们的公共卫生观念,促使许多国家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部门。

——摘编自陈景彪《“西班牙大流感”的真相与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西班牙大流感”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西班牙大流感”的影响。
2023-04-23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时期,“儒医”群体及“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理念兴起。宋神宗时,官方专门培养医生的医学得以创立;宋徽宗时,医学仿照太学体制,被纳入儒学教育体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时人称之为“儒医”,并评价说:“自唐以前,医者多守专门授受之学,其人皆今草泽铃医之流......其有以士大夫而好研方术(者)......代不数人耳。自宋以后,医乃一变为士夫(士大夫)之业,非儒医不足见重于世。”宋代的优秀儒医善于总结历代医药理论和方剂,编撰了一大批里程碑式的医药学著作,多为继往开来之典籍。据文献资料估计,北宋末期官医约10000人,遍布城乡的民间医生约25000人。

——摘编自程民生《宋代医生的文化水平和数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医”群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医”兴起的背景和影响。
2023-03-20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