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 万隆会议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3 题号:4079458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如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与他国互派使节、进行谈判、签订条约和协定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1)概括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同”和“异”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次会议和新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二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2020-06-02更新 | 4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交往古已有之。在汉代,非洲已在中国与罗马的贸易中发挥中转站的作用。唐代中国同北非、东非等地已实现直接通航。宋代,每年自非洲进口的商品数额大大超过前代体量。元朝中非人民对彼此的了解更加深入。明代郑和船队四次抵达东非海岸,将古代中非交往推向高峰,双方频繁互访,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永乐年间还恢复了三省市舶司,以便非洲诸国使节来华时“与中国贸易”。

——摘编自张铁生《中非交通史初探》

材料二   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积极支持非洲国家民族独立自强。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加纳时,明确了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以及不附加政治条件等基本准则,奠定了中国对非援助的总体基调。经过长期的友好交往,中国越来越赢得了非洲人民的认可与支持。

——摘编自宋微《中国对非援助70年-理念与实践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中期中国支持非洲国家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中非交往的认识。
2023-03-20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外交官的回忆录1955418日,由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419日,周总理在大会上发言,他预计的情况果然发生了。会议一开始,各国政府首脑就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发言,批评中国有侵略的野心。但周总理早有准备,他站起来发言,他庄严宣告,我们不是来万隆吵架的,而是希望找到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地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不愿打仗,亚非各国人民应该团结一致,建设自己的国家,反对殖民主义。

最难忘的一次是196312月到1964年了月兴随周总理和陈教元帅访问亚非欧十四国。除此以外,总理还另外访问了坦噶尼喀(Tanganyika,它与Zanzibar于1964年统一后成为坦桑尼亚)、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罗马尼亚等国家。通过周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迅速突破了外交上受孤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221日,尼克松总统及其随行人员到达北京机场。尼克松清楚地了解到1954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日内瓦明确规定美国官员不许和中国官员握手的历史,所以他下定决心在公开场合纠正这种不礼貌的行为,洗刷中国人心上的阴影。他指示整个代表团,包括他夫人,都留在专机里,一直到他走下舷梯,和东道主周恩来总理握过手后才能出来。我作为用总理的指定翻译,站在总理身后,目睹了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握手。

1990428日,我和向同第三次回国休假。52日,我们应湖南省驻英国贸易代表的邀请,去湖南访问。我们去岳阳看了由英国软贷款建造的岳阳电站,并且同湖南的对外经济贸易官员多次会谈讨论如何促进湖南和英国的经贸关系。

——摘编自冀朝铸《从红墙翻译到外交官》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0-11-18更新 | 2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