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0 题号:414719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玛窦(1552—1610年),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西儒士”,利玛窦也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广交中国官员和社会名流,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不仅对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这里生产的最好的纸也远不如我们自己的许多产品。它不能在正反两面都印刷或书写,所以我们的一张纸就等于他们的两张。此外,它很容易撕坏,不能耐久。
这个国家只有少数几种测时的仪器,他们所有的这几种都是用水或火来进行测量的……,但是所有的这些都远不如我们的仪器完美,常常出错,测时不准确。
中国所熟习的唯一较高深的哲理科学就是道德哲学,但在这方面他们由于引入了错误,似乎非但没有把事情弄明白,反倒弄糊涂了。他们没有逻辑规则的概念,因而处理伦理学的某些教诫时毫不考虑这一课题各个分支相互的内在联系。
在这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凡有希望在哲学领域成名的(注:指科举应试,金榜题名),没有人会愿意费劲去钻研数学或医学。结果是几乎没有人献身于研究数学或医学。
在北方各省还有一种常见的野蛮行径,那就是阉割大批的男孩,这样他们就可以给皇上做奴仆。几乎全国的行政事务都操在这类半男半女的人的手中,单单在皇宫里这类人的数目就达万人之多。
中国人把所有的外国人都看作没有知识的野蛮人,并且就用这样的词句来称呼他们。他们甚至不屑从外国人的书里学习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相信只有他们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学和知识。
——摘鳊自利玛窦《中国札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利玛窦中国之行的背景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利玛窦对当时中国社会状况的认识,由此推论当时欧洲发展趋势并加以说明。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汉王朝的不断打击之下,匈奴的游牧地区缩小,部众瓦解,公元前57年出现“五单于争立”的分裂混战局面。其中,呼韩邪单于,名稽侯珊,是匈奴头曼单于的第八代孙,在他的努力下击败其他四位单于,复归单于庭,却又突然受到自立的郅支骨都侯单于的攻击,兵败南撤。在北有郅支,南有强汉,东西部属俱已瓦解的情况下,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汉觐见汉帝,表达归附汉朝的诚意。汉朝对呼韩邪单于的归附表示欢迎,颁给黄金质的“匈奴单于玺”,承认他是匈奴的最高领袖。汉朝政府遣车骑都尉韩昌等驻军塞外,留卫单于,以诛不服,并前后调拨粮食三万四千斛以资救济。呼韩邪单于在汉朝政府的帮助下完成统一匈奴的大业,并于公元前33年再次入朝觐见汉帝,提出和亲要求。汉元帝将后宫良家女子王嫱配他为妻。此后,汉与匈奴之间实现了长期的和平交往。

——摘编自林干《匈奴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的意义。
2019-03-19更新 | 6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一封信
材料二 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大家都害怕内战,都想避免内战。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林肯连任就职演说(1865年3月4日)
材料三 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老阿伯”(阿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同吃一惊。
——马克思《美国近事》(1862年2月26日左右)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网易新闻登载了一篇题为“林肯的狡猾:‘解放黑奴’只是为了战争胜利”的文章,称林肯为“狡猾保守的废奴主义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林肯对美国的贡献有哪些?并分析林肯取得如此功绩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2)请谈谈你对材料四所持观点的看法。
2011-03-16更新 | 26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樾(18781905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好读史,颇具游侠之气。1901年,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辛丑条约》。吴樾悲愤交加,毅然北上,寻求救国救民之道。1902年,入保定高等学堂。1903年,阅读邹容所写的《革命军》一书,受到启发。1904年,经蔡元培介绍加入光复会,会见革命党人赵声,共高反清革命活动,由赵声介绍结识杨毓麟,成立北方暗杀团,主张以“五步流血”的暗杀手段对抗清政府。19057月,清政府为欺骗人民,扬言预备立宪,派载泽、端方、绍英、戴鸿慈、徐世昌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为揭穿清政府这一骗局,吴樾决定暗杀五大臣。924日,吴樾怀揣炸弹,登上五大臣专车。后遭盘问,唯恐事泄,急掷炸弹,壮烈牺牲。吴樾向清政府投出的这枚炸弹,唤醒了昏睡的国人,孙中山先生亲撰祭文,有“爰有吴君,奋力一掷”之句。

——据《桐城市名人:吴樾简介》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吴樾刺杀“出洋五大臣”予以简要评价。
2022-06-14更新 | 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