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52 题号:424504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三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市井经济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北宋《东京梦华录》
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南宋《梦粱录》
材料二 “白圭,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盖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材料三 公元前600年,张三拥有公田15亩,私田5亩。公元前590年,鲁四拥有公田15亩,私田5亩。每亩交税100斤。
材料四 首先,唐代租庸调制,意味着人民向政府纳地租、服力役和提供生产成果。唐代中叶开始的两税制到了宋代王安石的新法,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同时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海外贸易繁荣、交子出现并使用,可见,唐宋之交为实物经济之终结,货币经济之开始;其次,政治权为贵族政体中的多数人所分割,官吏从独裁时代的配合庶民方式变为容许机会均等;再次,文学艺术的性质亦有明显变化,文学由注重形式的四六体演变为自由表现的散文体,诗、词、曲等亦都由注重形式转为自由发挥。
——(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所出现的主要变化
(2)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战国商业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据材料三,请问公元前600年张三交税(     )斤?公元前590年,鲁四交税(     )斤。
(4)材料四中,内藤湖南认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重大转变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知识点】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古以来我国在农业大国的模式下,商业的经营与发展常常遇到一些困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征收茶税和实行专卖政策是从唐朝开始的。茶税起初只是就产地及商人征收其后到唐文宗时,根据盐铁使王涯的建议,实行专卖,其办法是“徙民茶树于官场,其田积者”,即实行“官种、官制、官销”制度。对茶的走私,唐代打击十分严厉,不仅组织了缉私队伍,而且规定如贩茶叶3次,总数累计超过300斤者即处死刑。如为茶园茶户,只要私卖茶叶百斤以上,便须“杖背”。如捕获有组织武装的“长行群旅”,“茶虽少,皆死”。

——摘编自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   晋商把经营过程中发生业务往来的商号之间的联系称为“相与”,这种“相与”关系的建立与维持是以信誉为基础的。大盛態商号与天亨玉商号是“相与”,平时两家在生意上就互相扶持和关照。祁县的巨富如城内的何家、北梁的李家、贾令的李家等都和乔家是亲成关系。乔家通过婚姻与其他家族组建了关系复杂的社会网络,他们在政治上相互依存,在经济上相互支持,荣辱与共,休戚相关。

——摘编自路康《晋商的群体精神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政府对茶叶生产和销售管理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商获得成功的原因。
2021-05-05更新 | 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王朝时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大食、东罗马帝国也不断派使节到长安与中国相通。国际考古学界在埃及、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中亚细亚等地,出土过大量丝绸织品的文物,有的至今仍保存完好。自那时期,能种桑饲蚕的地方,已开始大量注意引进中国的丝纺技术。在长安、洛阳和广州等地,出现了大量的胡商。他们从制售胡饼到珠宝、乐器,开了不少店铺,有的多年不归,把中国看成他们的第二故乡。唐代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也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思想文化交流,对以后的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多积极、深远的影响,而这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是与宗教密切相关的。

——摘编自赵宏《“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崛起后,加大了对丝路贸易苛捐杂税的征收,迫使利益受损的商人逐渐放弃丝路,而欧洲在寻找新丝路通道中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对传统的手工产业商品也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传统国家,由于社会分工的制约以及生产力的低下,农民不可能生产更多的商品进入流通。当欧洲在中世纪后开始觉醒,工业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各国,中国传统商品再也难以与各种工业产品相竞争,逐渐被机械化生产的商品所替代。缺少了商品的交易和流动,作为商道的丝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而遭到遗弃。

——摘编自耿翔、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时丝绸之路兴盛带来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15世纪以后丝绸之路逐渐衰落的原因。
2017-08-15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学者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这样描述唐朝:国家的统一、南北大运河的开通、两座宏伟京城的修建和国内国际贸易的扩大,均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唐朝长安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居民百万,吸引着来自亚洲各地的商贾、留学生和朝拜者。唐都长安平面图如下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材料二   唐朝以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到北宋时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东京梦华录》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南宋人《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北宋都城东京平面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二两幅平面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各自有哪些显著特点。
(2)结合所学,分析唐宋城市特点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趋势。
2024-01-10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