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9 题号:4264456
明朝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
①雇佣关系出现②官营手工业兴盛③资本主义萌芽④租佃关系的繁荣
A.② ④B.② ③C.① ③D.① 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学者侯建新认为,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学者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A.缺乏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
B.思想文化控制异常严格
C.商帮冲破传统的思想观念
D.政府重农抑商效果显著
2019-11-19更新 | 11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是明代作品《南都繁会图卷》(局部),反映了明中叶江南地区手工工场的出现,标志着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走向没落。手工工场与封建作坊的最大区别是

A.生产规模大
B.出现时间晚
C.存在雇佣关系
D.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2019-04-09更新 | 5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商品经济特别发达的江南地区城镇的丝织业等行业里,在明后期出现了商业资本投资于生产的引人注目的新动向。”这一“新动向”
A.促使中国丝织产品走向世界B.打断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
C.有利于新的经济因素的出现D.使江南城镇发展居明朝之首
2019-11-19更新 | 2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