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短暂的春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435066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国建立后的第一个十年间,因受到政府实业政策的刺激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有利条件。当时各行各业的发展势头比以往迅猛得多。有相关资料反映,1912—1922年间,全国各地投资创设的近代企业达到1783家。

材料二   民国初期,原有和新建的各类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为使自己存身于激烈的商战激流之中,不但渴望获得最新的技术设备,而且渴望获得精通工艺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先期通过各种途径出国攻读机器制造、财政金融、纺织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留学生,相继在实业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国内各地举办的高、中等专业院校相继培育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企业人才,在一部分近代企业内成为骨干力量。社会和企业自办的各种职业学校、养成所、训练班纷纷涌现,这种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广大中小企业群解决了燃眉之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供需的突出矛盾。

——摘编自徐鼎新《中国近代企业的科技力量与科技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时期企业人才的主要来源。
【知识点】 短暂的春天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抵制洋货运动是近代中国大规模民众运动的一种具体形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抵制洋货运动与市民群体的兴起有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商人群体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控制贸易的商人实际上拥有政府没有的力量,他们的抵制行为会引起其他商人和民众的响应……发起者认为抵制合法的一条重要理由:“要知不用美货乃人自有之权,与国际毫无干涉。然则政府虽欲阻止,恐亦无从措词。盖阻止之道,充其量不过阻止开会而已,断不能强令人人定用美货之议。”……更多的是人们的无奈之举,国家实力贫弱,武备不足,外交乏力,由民间举行和平的抵制比较合适,政府与民间对和平抵制似达成默契。抵货运动的兴起往往伴随着国货运动高涨,并且被赋予“爱国”意义,人们将日常的购买选择与“国家”联系,“国家”切近得几乎无处不在。

——摘编自吴志国《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研究》

材料二   抵制日货经学界提倡以来,渐及各界,已有一致之现象。所最困难者,莫如我布厂所及之经线。查此项双股线,本国出品只有四家,日夜赶做,不及二十包之数,而各厂所用未及十分之一,已势不能全用国货。然爱国之心,人人皆有,自然先尽国货,实在不敷,而又迫于忍辱含诟,补用东货。

——冯筱才《在商言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抵制洋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布厂”在抵制洋货运动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
2020-08-04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复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下图为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有哪些?
2019-06-17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通化学,用机器,精制造,化粗为精,化贱为贵,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手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


材料二   
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元。其他如锡如水银如锌铝,产额既有增加,价值亦皆骤涨。其尤可惊异者,厥为钨矿。钨之发现,始于民国4年,至于6、7年,则江西湖南广东所产达4000余吨,价值1000万元。世界产钨之国,除美国外,殆以吾国为最。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者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后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材料三
夫计划之确切。组织之严密,技术之专精,会计之优良,以及一切管理之科学化,因为经营工业应具备条件。然此仅能指环境优越而一时便利之某一地.成某一业而言,成指某资本雄厚之某一工厂或某一公司而言。若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主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纱业与缫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面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国货与实业》194111日,创刊号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张謇的主要观点。 (不得摘抄原文)在他的引导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哪股进步潮流
(2)依据材料二分析南方金属矿的产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呈现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材料二分析南方金属矿业发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材料三归纳我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7-11-20更新 | 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