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十一届三中全会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7 题号:437157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电影生产主要集中于上海,电影发行主要依赖上海和南洋,电影观众则主要是大中城市的小市民阶层。新中国成立以后,这种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性的变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合力的推动下,形成了与其他任何电影形态都不一样的新中国电影范式。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在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下形成了独特的“工农兵电影流派”,并以革命英雄主义为其主旋律,最终完成了“英雄神话”。在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大量工农兵形象以主人翁的姿态走上了荧幕,成为了新中国电影一个划时代的特色。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新的发展时期。老中青艺术家都焕发出了空前的创作热情和激情,同台献艺,创作出了一大批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佳作。
材料三 当《阿凡达》的票房收入破纪录时,当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电影院观赏《阿凡达》时,当《阿凡达》获得无数奖项和赞誉时,聚集在新一届“中国影协杯”电影文学论坛研讨会上的电影剧作家们开始思考,我们的电影何去何从。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十七年”和新时期电影取得成就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今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建议。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以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出卖。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2年5月22日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特殊情况可为六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另外在承租土地上不得使用雇佣劳动力。1925年11月,苏维埃政权发布新的法令放宽出租土地和雇佣劳动力的条件。
材料二  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
1952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1年1962年1984年1990年
1639219595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三  从1958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99%以上。
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生产责任制”某些尝试……1983年,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什么政策进行了修正?请分析指出这一修正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1958-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四反映的问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由此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
2016-11-18更新 | 50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经济政策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这些调整取得了一定成功,经济增长一度较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再次实行调整,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一种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发展起来。

——整理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自此以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摘自统编版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西方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二战后中西方经济政策调整的异同。
2020-01-07更新 | 1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直面危机,勇于改革,是人类追求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的永恒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西后待皇上疾声厉色,呵斥之声不绝。皇上见西后如对狮虎,战战兢兢。诸臣之敢履次抗拂上皇上意者,皆以恃西后为护符,欺皇上之无权也,上所倚者,唯军机四章京而已。”

—梁启超《变法通议》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变法?依据材料分析归纳变法遇到阻碍的表现(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习近平新年献词

(2)我国改革开放开始于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40年来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格局?

(3)综合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8-09-14更新 | 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