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207 题号:4468255
一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变化会根据本国经济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和改革,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也能互相交流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托拉斯之所由起,原为防自由竞争生产过度之病,实应于今日时势,不得不然也。而其流弊亦自不少,今取各家言其利害者而平论之。
……以全国本业皆合同故,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因以免物价之涨落无定,而资本家无时常倒闭之患,劳力者亦不至被牵涉而失其业。
……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
——梁启超论“托拉斯”之利弊(1903年)
材料二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托拉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现象。
(2)材料二中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让许多革命者感到“痛惜”?西方人士为什么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3)材料三中图l与图2分别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两国修建的水利工程。这两国兴建水利工程的原因有何不同?
(4)归纳苏俄新经济政策和图2反映的改革措施的共同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经济政策具有时代性,多样性,统一性,矛盾性,交流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   据苏俄中央统计局统计,1918—1919年度在26个省运达的粮食总量中有56%是粮食投机小贩运来的。城市居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10倍的高价从黑市上购买食品和日用经济状况的极端恶化,使人民的生活陷入空前的困苦中。

材料三   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

材料四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浸化了。”……“计划经济不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胡佛政府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这些问题苏俄政府在农业和商业上的对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利弊。
(4)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体制和模式前后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0-08-05更新 | 4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古往今来,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荆公初执政,即分遣诸路常平官吏专领农田水利,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土旱提堰沟洫利害都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随功利大小酬赏。……”
——梁启超
材料二、19491015日,物价涨风果然再起。……在中财委统一部署下,各地一致行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双管齐下,一面筹措掌握物资,择机抛出;一面几路进军收紧银根;征收税款,收激公债款,要求资本家按时发放工资而且不准关厂;公家的钱只能存放国家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私营企业贷款。……各地市场从19491125日起趋向稳定。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三、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只要我们明智而勇敢地对待它,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四、资料显示,世界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的产值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60%以上。……我国的第三产业的产值仅占到国民经济总值的40%
全国政协厉以宁委员谈到有关“十二五”规划将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目标定为7%,对就业产生影响的问题时,他认为,……首先是产业结构要调整,因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了,我们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就业。在民营经济方面要加大发展,因为能够吸收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是民营经济。另外,要大力鼓励创业,发展微型企业。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为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哪些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出现物价猛涨的主要原因。中央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特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3)据材料三,罗斯福总统认为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第三产业比重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厉以宁委员为增加就业提出了哪些方案?
(5)就民生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66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8月)

材料二   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在高福利的瑞典,失业工人领取的失业津贴相当于原工资收入的90%,而且可以领取300天。除此以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

材料三   20106月,德国柏林和斯图加特多达3万名示威者响应在野党、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号召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撤回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计划。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有何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福利国家制度的实施主要是受到了哪些思想的推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计划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背景。
2021-09-14更新 | 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