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 华盛顿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 题号:448547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们国家蒙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摘编自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杨士琦传谕说,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袁公(袁世凯)有维持共和国体的责任。接着便强调说:“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可是最后还是拖个尾巴。说“国民请愿要更改国体,也为的是‘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
——唐德刚《袁世凯史传再发掘》
(1)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的真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你的依据是什么?
(2)从历史传统,民众素质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华盛顿自愿放弃做君主的机会,而袁世凯迷恋君主制的原因。结合华盛顿和袁世凯两人最后的结果谈谈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知识点】 华盛顿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1】(09福建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记录》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2019-03-04更新 | 10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加试题】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华盛顿被称为美国的国父,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2月后)尽管孙中山名义上是领导人,他却未能控制全国。……实际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阀手中,……1926年以前的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为了纪念这位伟人,新建的美国首都就命名为华盛顿。1885年在美国首都正式建成高555英尺的纪念塔,内壁嵌有190块石碑雕刻。其中有一块是中国大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面刻有徐继畲撰写的批颂辞。文曰: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其治国崇让善俗,不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谓人杰矣哉!”

谢尊修罗永年编著《政治家卷——华盛顿》

(1)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出的努力,并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开疆万里”“不僭位号、不传子孙”“创为推举之法”的主要内容。综合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

2018-11-03更新 | 11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潘恩在18世纪90年代早期曾经写道:“如果我问一位美国人他是否想要一位国王,他一定会断然反驳,并且会质问我是否把他当作白痴。”潘恩相信,“人的心智一旦被启蒙”,就再也不会回复到“黑暗的状态”:“面纱一旦被撕破,就再也不可能被修复了。”因而,美国革命以永远不可能倒退的方式,“向这个世界投下了一束直射人们内心的光辉”。政治春天中的第一枝蓓蕾,或迟或早,都必然会在整个欧洲迎来一个“政府全面革命”的“政治夏天”。一旦无知和迷信被驱散,一旦政治意识被唤醒被推广,一旦人们“通过自身的有用性开始感觉到他们的重要性,感觉到他们作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就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去统治他们了”。唯一的问题就是革命是要像在法国所发生的那样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还是应该如美国革命,“平缓,理性,并且无须付出太多的代价”。

——摘自[美]杰克.P.格林孙炳辉、郑寅达《潘恩、美国与政治意识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观点并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宣传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

2017-06-15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