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4 引用次数:89 题号:45268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公有私耕”的传统村社农民反而比具有一盘散沙特征的“小私有者”更难集体化,与斯大林的设想相反,传统村社的自治功能与“集体主义纽带恰恰成了农民拥有的组织资源,使其更能抵制来自外部的强制。从宰杀大半牲畜的消极抗拒,到出现70万农民卷入的“斯大林的农民战争”。
——摘编自卞悟《公社之谜——农村集体化再认识》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曲《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有何作用?除此之外,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还进行了哪些调整?
(3)“春天”的内涵是什么?材料中崛起的“座座城”指的是哪几个城市?面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从经济政策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建国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问题上,有成功的探索,也出现过重大的失误,最终找到了一条新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1957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统计表


               年份
项目
194919521957
工农业产值(亿元)4668101241
粮(亿吨)1.11.631.95
钢(万吨)15.8135535


(1)与1949年相比,1952年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出现材料一中1957年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除了调整时期注重市场机制等一些制度创新外,改革开放前我国仅有两种典型的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各有何弊端?

材料三:1978年与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78年1992年
公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经济80.0%51.4%
集体所有制经济19.2%35.0%
私有经济城乡个体经济07.8%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05.8%


(3)依据上表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2019-09-02更新 | 4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指出这次会议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2)中国的经济体制从农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进。指出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和主要形式,同时写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20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国家为促进上海对外开放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最终形成怎样的格局?
(4)南方谈话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阶段,写出中国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历程并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019-06-07更新 | 1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

——《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材料的观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中国近代百年的变迁都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各个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归纳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共同因素。
(2)近代百年,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做出了不懈努力。其中在政治领域对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是什么?简要说明它在推动中国社会转型方面的意义。
(3)有人认为:“社会转型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转型时期的“矛盾凸现”往往是由于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社会贫富悬殊扩大所至。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机制是什么?请简要评价。
(4)如果从城市化的角度来观察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亦有“黄金发展”或“矛盾凸现”,的双重表现。请你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6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