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5 题号:49251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工业时代(18世纪中叶以前),由于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耗时较长,政府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任务。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在新的工业时代,政府获得的新能力可以“PEP”表达“P”代表“plenty”(丰裕),国家财富迅猛增长;“E”代表“energy”(能源),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P”代表“penetration”(渗透),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民众,同时,在收集、储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巨大的新能力,还有公务人员数量的巨大增加,政府的渗透也相应地大大增强。

—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统治史》

材料二:

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这个结论前,应该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使人们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间里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

—摘编自(意)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前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的特点,并指出工业革命的开展为政府能力的增强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试用所学的英国史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观点加以说明。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级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2018-05-25更新 | 4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他者眼中的中国与新大陆

历史犹如分光镜,不同时代或不同国度的“他者”,看待历史现象与事件别有感知。

材料一:利玛窦:“中华帝国的领导者是一个具有哲人王的素质的皇帝,……既是人民的统治者又是人民的教师。中国社会,……开创了一种卓有成效的考试制度,为国家管理与公共事务遴选优秀的人才。”

——转引自周宁《礼教乌托邦》

材料二:彼英国宪法本以国会为所召集,以王为会议长,以听人民之疾苦,而制定匡救之法律者也。①美国则不然,彼大统领非立法部之一员也,故其宪法不许大统领及其阁臣提出法律案于议会。美国何以能如此,则以英国之宪法由天然发达,而美国则全加以人力也。②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1903年

(1)对研究两位历史人物的思想来说,两则材料中,属于直接证据是材料                ,属于间接证据的是材料                  

材料二中,属于历史叙事的是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请填写数字序号)

(2)材料二中梁启超笔下的英国议会和美国议会有何不同?

(3)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利玛窦笔下的中国形象如何?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2018-01-23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可以说,中世纪的市民民主和法律体系,以至近现代社会的民主和法律体系,都是在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下经过发展和演变而确立起来的。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白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讲民主,不能搬用资产阶级的民主,不能搞三权鼎立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这种办法我们不能采用。”

——摘编自高永中《始终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古典文化中的民主和法治精神”起源于哪个国家?这种“民主和法治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地”身份的方式是什么?美国的民主实践与“英国的议会制”有何不同?
(3)材料三中“资产阶级的民主……三权鼎立”源自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
2021-11-04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