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 工商业的管理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493630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中唐到宋末期间,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社会。物质上的进步可自一系列惊人的发明知其端倪:印制的书本、算盘、钞票和信用票据、火药、水泵、不漏水的船舱,以及航海罗盘,更不用说较早时期发明的陶瓷器、漆器、丝棉织物,以及像宋代绘画之类的艺术品了。这些都是一个生气勃勃的社会在其历史兴盛时期的产品,远比欧洲先进。宋代的城市文化反映出农业、工艺、商业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并且在哲学和施政方法方面也有与之相应的进展。最重要的事实是兴起了国内外的私人贸易,这确实是一场“商业革命”,使南宋政府更加依赖于贸易税收。雅克·热纳特把南宋首都杭州描绘为当时肯定无疑的最大城市。

——费正清文集《美国与中国》

材料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扩大,流通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大大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变化,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商业、实业组织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如同《共产党宣言》所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到宋末“中国是最先进社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比较东、西方“商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材料   明朝中后期,福建私盐大量涌入市场,给原先实行的盐业运销体制带来极大困难。……万历二年(1574年),黄崎分司运同移驻泉州,设立漳泉分司,“专督理泉漳二府盐务”。该分司的主要职能是向过往的盐商“给票抽税,每盐三千斤定税一钱五分”。所谓“给票抽税”即官府发放官票给盐商,作为下场收买盐斤的执照,而盐商凭票收买盐斤,每三千斤抽税一钱五分。明前期,国家通过“引目”来控制商人,现在以票代引,商人持票,只要交纳税银,就可直接与灶户进行交易。这是一项重大的盐政改革,官府由专卖时期的产销垄断者,变成了以征收课税为主的监管者。

——摘编自周典恩《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之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作用。
2022-05-14更新 | 2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以来“开山海之禁”,听任盐铁私营,豪商大贾和诸侯王纷纷冶铁煮盐,积蓄雄厚的经济力量,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对于西汉皇朝都是十分不利的。公元前117年,汉武帝规定,招募盐户煮盐,资用自理,由官府供给煮盐用盆,煮成后,由官府按所值给价。至于铁器的生产,则规定在产铁地区设立铁官,就地冶铸,不产铁的郡国设立小铁官,利用收集废铁冶铸。食盐和铁器一律由官府统一销售,禁止私卖私铸。……经过整顿,盐铁的产量和销售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了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在这一时期创办企业的有利条件。
2019-07-10更新 | 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商税税率较轻,至元七年(1270年),定“三十分取一之制”。宋元时期,制度化的抑商内容已五去其四,仅在专卖制度中有部分保留。“通商”一词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中出现的频率陡然增高,仅《宋史》一书,“通商”一词即出现近50次。《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墙通商”的记载。在宋元时期的商业政策中,虽然抑商仍未消失,但通商“日益复兴”,通商已深度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之中,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材料二   “抑末”是明代的一项宏观的国家经济管理政策,主要是平衡各经济部门的关系,驱使游惰之民归于南亩,保证有足够多的人手从事农业生产,维护传统社会的稳定。而国家理性地对待商业,实行“通商”,则主要是为了足边、裕国、便民,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难题,具有浓厚的工具理性色彩。在制度层面,商人已享有和庶民同等的政治、经济及日常生活方面的地位和权利,解除了束缚商人近两千年的枉格。不过,也应注意到……文化观念的发展具有相对的滞后性,抑商观念仍会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并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制度与行为也会有不相一致之处,抑商行为当然也不可能立即消失。明万历以后的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明富《明代商业政策再认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元时期“通商‘日益复兴’”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通商”政策的特点。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宋、元、明三代的“通商”政策。
2021-06-09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