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新文化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6 题号:496048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

材料二   蔡元培之决心献身教育,是自光绪二十四年始。戊戌政变发生后,他认为康、粱失败的最大原因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人才。所以返里从事教育工作,最先接办绍兴中西学堂,又到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女学校及爱国学社。

——摘自陶奠惠《蔡元培与北京大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思想主张,试分析其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经济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蔡元培的思想主张。简述蔡元培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实践其思想主张的活动。两者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主题?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突破了城邦时代人与奴隶、公民与非公民、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界限,提出了所有人平等的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张扬了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意识,人文主义者还大力提倡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如勤勉、守信、坚忍、自制、进取心和冒险精神等,从而为近代意义上公民的诞生做了思想上的准备。作为公民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7、18世纪的公民理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与古希腊罗马的公民理论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17、18世纪的公民还在范围和数量上得到了拓展:公民身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法律规定只要是国家的居民,不论等级、家庭出身和财产多寡,原则上都是公民;在近代国家中,公民是国家事务的积极参与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公民有权推翻破坏契约的政府;从公民及公民权利发展的动力源来看,主要是通过社会运动和革命战争的形式,使公民及其权利的范围得到了扩展,如英、法、美经过资产阶级革命使原来封建专制制度下的臣民获得了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身份。

——摘编自张博颖等《西方公民观和公民道德观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在1914年的日记里,胡适批评道:“吾国之家族制,实亦有大害,以其养成一种依赖性也。”后来,他陆续以嘲讽口气写下了《差不多先生传》《麻将》,希望找出国人“日用不知”的各种毛病,引起对“旧的文学、政治、伦理”的警惕。此外,胡适还指出:“今日的贫民社会……都不曾在文学上占一位置。并且今日新旧文明相接触,一切家庭惨变,婚姻痛苦,女子之位置,教育之不适宜……种种问题,都可供文学的材料。”在《我的信仰》中胡适则表示:“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所谓“思想得好”,就是不依傍、不盲从。而1919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之时,胡适又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注:胡适留美时导师杜威的主张)的“评判的评判”。从“五四”前后到1932年的十几年间,胡适一直在大声疾呼“科学”,强调只有用科学的精神教育国民,国家才能强大。

——摘编自朱承《胡适与现代中国国民意识塑造》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公民观内涵的发展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近代公民观形成的深远影响。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培养新国民与西方的差距,并分析胡适系列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17-08-06更新 | 5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内忧外患,生灵涂炭的社会状况,蔡元培从供职翰林院开始,直到生命弥留之际,始终追求自由、平等、民主。蔡元培坚持以维护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为最终目的,始终高举民族主义的旗帜,积极抵抗外敌的入侵,力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主张共和,希望建立以“民治”为骨干的“民有、民治、民享的理想共和国,实行内阁制,设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主张用法律限制“独夫民贼”,建立起法治国家,以维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民主权利;强调尊重人权,主张尊重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人权,尊重个人的平等、自由,保障人民的各项基本权利;公开宣称“劳工神圣”,并提倡平民教育、工读互助、教育平等;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的各种自由权利;号召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去,与工农大众相结合。

蔡元培在北大任职期间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新思潮新思想在北大的传播,使北大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摇篮和中心。同时他在北大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各种专业知识的人才及以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干部。

——摘编自路伟《论蔡元培的民主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蔡元培民主思想的背景及其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蔡元培的民主思想及教育实践队中国近代民主进程的影响。
2021-08-17更新 | 8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历史学家黄仁宇主张把历史演变放置在一个总体性的坐标上,从小事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察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看历史事物的特殊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朝社会,人的思想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在西方那种多元社会里,各种社会力量都通过法制以获得平衡。而在古代中国,儒家开创的伦理道德传统,使中国文明比其他任何文明都更为注重伦理道德的价值。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三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中华民族没有这样的接力,华夏族一直是主体,只是不断的扩大容量。

——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


材料四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认为民主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法律,包括法律、制度、宪法结构等;二是民情,即自由的习惯,包括思想、行为、习惯、价值观等;三是物质的或历史的环境。

——据Schleifer《关于<论美国的民主>新译本的读书报告》整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促使东西方“这一思想繁荣时代”到来的因素。
(2)依据材料二,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3)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关于西方文明“文化接力”观点的?说明理由。
(4)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政治受制于哪些要素?按这一说法分析,民主政治为何在19世纪晚期的法国获得成功而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遭遇挫折?
2017-08-22更新 | 1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