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107 题号:50267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开启了宗教改革的进程。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即凭借内心对上帝的信仰就可以得救,无须事功或苦修。这使他最终从“因信称义”引申出“人人皆僧侣”这个直指天主教的革命性原则。因此,路德的“因信称义”的神学思想实现了将灵魂获救的根据从外在的教会向内在的信仰转换,把灵魂得救的钥匙从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移到了每一个拥有真诚信仰的平民信徒心中。……王阳明思想中确实存在着突出人的主体地位的倾向,但是就其对人的规定以及对所置根其中的社会生活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又都远远不及欧洲同时期宗教该改革运动。

——摘编自黎玉琴《王阳明关于"人的发现"及其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阳明心学是如何发展儒家学说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阳明与马丁•路德两者思想提出的相似背景并指出两种思想的相通之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理想破灭不是没道理的,说大点不合历史规律,说小点没有现实基础——经济上、政治上、社会心理上的地基都缺砖少瓦……在王室衰微、群雄并起展开综合国力竞赛的时代里,即使渊博智慧如孔子,要在一国率先建成“礼乐之邦”,难免偏离历史方位,近于空谈,无助实干。

——摘自杨凯《中国梦的方位》

材料二   董仲舒、朱熹无疑是儒学思想史上两面耀眼的旗帜。他们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都是儒学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都从不同角度创立了完备的封建伦理体系,满足了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复兴了儒学伦理思想的主导地位,推动了中国伦理学术思想的发展。

——摘自王兵、张霄《儒学发展史上的两面旗帜——董仲舒、朱熹伦理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不合时宜的社会“理想”,并分析造成孔子“理想破灭”的现实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朱熹为适应强化君主专制而创立的“封建伦理体系”有何差异,并指出形成这种差异的思想来源。
2019-04-13更新 | 17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推荐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以解决社会人生问题为根本任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五者所当修妨也;王者修伤,…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孔子认为只有在具有“仁、礼、孝”等品质的人的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宋朝新儒学代表人物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提出道德准则的出发点及根本目的。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材料中三位儒学家的思想,以“儒学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80字左右。)
2019-03-02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017-10-10更新 | 2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