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科技成就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509959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繁荣,不仅为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提供了根本保障,而且为科技成果的使用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勤劳智慧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天文学、气象学、医药学、农学、数学等领域作出了独特的贡献。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材料二

公元l~1840年世界科技发明简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其他国家
件数所占百分比件数所占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l738%
401~1000年453271%l329%
1001~1500年673857%2943%
1501~1840年472l94%45396%

——以上均摘编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②》

请回答: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趋势。

就科技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素以四大发明享誉世界。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明并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的技术成就,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

——摘编自李淑颖《影响世界的重大发明》

材料二   重实际应用曾经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它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但过于讲究实用而轻视理论的探讨,则使科技在经历一定的发展之后很难跃入新的水平。在中国古代,除了医学建立了博大的理论体系因而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外,其他各领域均缺乏系统的科学基础理论建树。与此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文化政治化倾向非常强烈的国家。在政府机构中做官,被看成是最有发展前途、最受人尊敬的人生道路选择。各种与军国重务无直接关系的学问统统被封建国家,也被一般文化人视为“无用之辩,不急之察”,而被“弃之不治”。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和近代落后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传统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的内部因素。
2020-11-15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耶稣会士带来了这些西方文明的样本……他们充其量只是给几乎不可变更的中华文明,带来了一阵微微的颤抖而已。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致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此外,带来这种科学技术新知识的耶稣会士,本质上是一些宗教人士而非科学家……与其说他们代表了欧洲文明的宽广前沿,还不如说他们只介绍了西方科学中少数一些恰好吸引中国人注意力的分支。即便是这种片面的介绍,也在十八世纪中随着传教运动被抑制而受到阻隔了。因此,耶稣会士所作努力的微弱、儒家士人所持的种族中心式的自满姿态,以及中国文化所具有的对外来刺激之不可渗透性,阻碍了中国在此时出现任何现代化的进展。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的社会,慢慢儿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阻碍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教士       
在华活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
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
2018-02-07更新 | 4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农民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动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也不屑一顾。但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这部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材料二   迈克尔·法拉第(1791年~1867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31年10月17日,他首次发现电磁感应规象,被称为“电学之父”。法拉第的代表作是《电学实验研究》,全书三卷别讨论了电磁感应现象,表述了电磁感应定律;讨论了电解问题,确立了电解定律,研究了用各种不同方法产生的电是否有同一本质的问题。法拉第关于电的理论研究,推动人类社会迅速进入“电气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法拉第两人科学著作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著作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其共同价值。
2019-03-21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