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开辟新航路 >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 题号:513180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地区的开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新的动物、新的恒星甚至新的人们和新的人类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思想和设想提出了挑战……培根表示自己渴望成为新的知识世界的哥伦布,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悬崖(旧知识的象征),驶入大西洋,以寻找新的、更有用的知识。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农产品出口量统计(1893—1899年)单位:担

年份棉花豆类油类烟叶
1893年941541967272152069110513
1895年110621176556292585112014
1897年1166092046662349972141877
1899年1481002801536268280173987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1840—1927)》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穿过直布罗陀海峡,驶入大西洋”带来贸易格局的变化。请用一句话概括“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甲午战争后中国农业商品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哥伦布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玉米”是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据吴于廑《世界历史》、【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二   1869年中央太平洋铁路修通之前,美国东西部没有一条便利的交通线路。巴拿马运河没有开通,美国人从纽约到旧金山需要乘船绕行整个南美洲,最短的也要6个月。

……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了修建太平洋铁路和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共同承建,决定以发行国债的方式筹集修路资金。为早日开通铁路,美国政府在法案中颁布了现金补助法。规定无论哪一家公司只要其铺轨,两旁的土地即归其开发利用。由于公司所获的公债、授地及补贴是根据修建铁路的里程来发放的,所以两家铁路公司都想加快建设建设速度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18491882年,共有30万华人进入美国,大多数集中于西部。最初,绝大部分人是为采掘黄金而来,后来则主要人事筑路。

这条铁路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完工了。自此,……美国经济以展开始进入狂飙突进时期。

19世纪的美国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铁路成功史。交通运输业极大地刺激了对铁路沿线地区的投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各州的分工和专门化生产。到19世纪末,美国西部经济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俄亥俄河以北的“小麦王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的“棉花王国”。铁路大通道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西部的城镇化进程。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在西部催生了众多的“铁路城镇”。五大铁路干线所到之处,一大批中小城市从无到有、欣欣向荣,使铁路沿线及附近地区日益繁荣。

——高连奎《为何美国是老大》


(1)写出玉米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其中一条途径,并结合所学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影响全球贸易网形成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铁路修建得以完成的因素及其重大影响。
2022-04-07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新航路开辟

材料一  1524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边缘,现在我们在世界中心,这给我们命运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的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四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五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问题:
(1)15、16十六世纪之交,西班牙为什么能完成从地处“世界边缘”到处于“世界中心”的转变?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的变化。简述发生如此巨变的原因
(3)材料五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影响的看法。
2020-03-13更新 | 5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引发了中西文化冲撞和交流。中国儒家哲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创建新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惊奇地发现了中国这个实例,并将它作为锐利的武器投向旧制度和旧势力。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材料二:1792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最终双方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并分析“‘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礼仪之争”的原因。你认为17、18世纪英国来华交流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并给予解释。
2018-05-20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