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发达的古代农业 > 小农经济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9 题号:5149706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得).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四1962年3月7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

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记》

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借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

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塘

动款

货币

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

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

粮米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

2018-05-08更新 | 3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变革的趋势。

材料二: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简明宋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材料三:秦汉—隋唐前期的城市布局是严格按照坊市分开,坊有坊墙,严禁居民随便出入,朝开晚闭,商业网点很少,而且大部分供奉上层人士。到唐中期,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增多,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也大增,“市”的扩大势在必行,沿街设铺,商业所在地便形成城市的“闹市”区。……到宋代,城市更是彻底打破市坊限制,完全开放,市场高度繁荣。《清明上河图》即集中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民坊、店铺交错杂处

—摘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汉到唐宋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变化。

2018-07-27更新 | 6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无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南开大学教授杜家骥在《概说清朝历史的特点》中指出:“商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性市场突破,发展为全国性互有联系的网络性市场,及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长江、沿海在清代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干线……清代的工商业市镇在规模、数量、分布地域上又比明代扩大。”

材料三   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依据材料一归纳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归纳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2019-05-30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