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526749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守敬于1231年生于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县),其祖父郭荣是金元之际一位颇有名望的学者,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精通五经,熟知天文、算学,擅长水利技术。曾师从刘秉忠。刘秉忠精通经学和天文学,郭守敬在他那里得到了很大的教益。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郭守敬的领导下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后世称之为“四海测验”。在全国各地设立了27个观测站,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川滇和河西走廊,南及南海,北到西伯利亚,其测量内容之多、地域之广、精度之高、参加人员之众在我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天文史上都是空前的,比西方进行同样的大地测量早了620年。

至元十七年(1280年),《授时历》告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精良的历法。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郭守敬领导并开凿了由通州到大都积水潭的大运河最北一段——通惠河的修建工程。在运河中设闸坝、斗门,解决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问题。

——摘自陈美东《郭守敬评传》


(1)根据材料,指出郭守敬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海测验”的意义。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春,27岁的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60年,中共中央决定加战对松辽地区的石油物勘探和开发工作,掀起大庆石油大会战。在大庆,面对井喷,他毅然带头跳进冰冷的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为提高钻井速度和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王进喜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1970年11月15日,长期劳累成疾的王进喜病逝。1972年1月,《人民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在全国掀起了学习“铁人精神”的热潮。

——摘编自中华全国总工会编《铁人王进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人精神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铁人精神的内涵价值。
2020-01-01更新 | 4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张文谦,字仲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1260年三月,忽必烈即位,立中书省,以文谦为左垂,与平章政事王文统共理政务。至元七年(1270年),诏立司农司,专掌功课农桑,以文谦为司农卿,(文谦)遂拟定条画,奏立四道巡行劝农司。其使、副定期分赴各路州县督促、检查农业生产及兴办水利等事,命地方长官皆兼劝农事,岁终由司农司考核,作为其治绩优劣的依据之一。又令农司诸官搜阅古今农书,删繁撮要,编撰成《农桑拜要》七卷,以指导农业生产。在他的领导下,农司工作成效甚著,“民间垦辞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摘编自白寿弃《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张文谦任司农卿时采取的经济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文谦的经济措施。
2019-10-31更新 | 6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

材料王韬(1828-1897)认为以中国近代化为目标的富强运动是一场为了消除中国与西方之间存在的经济、军事、科学技术以致政治差距的一次民族总动员。他不仅需要一个讲究办事效率、有眼光、有谋略的官僚阶层,而且更需要拥有不同专门知识的企业家、商人、科学家、报人、工程师、技术员、教育工作者及其他各种有“一技之长、一材之擅”的专才。他说:“所以甄别人才者,直言极谏,舆图像维,一切专求乎实用”。他多次对封建顽固派把道德放在功利之前的林甸嗤之以鼻,认为他们攻击洋务运动“侈事功,夸富强,兴管商之风”是“不知兵甲修而后道德尊,师旅雄而后礼仪盛”,是“夏虫不知冰”,是杞人忧天。他把人才观与改革开放思想联系起来,即承认中国之学、中学之才,也承认西方之学、西方之才。从他所推崇的人才来看,后者甚至是他强调的重点所在。王韬认为,中国现代化急需大批实用人才,中国在国内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妨采取“取材于各国以为我用”的方针。

—摘编自佟庆辉《王韬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王韬的人才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韬的人才观。

2016-11-27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