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4 题号:533749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马占山1885年生于奉天怀德(今属吉林省),1903年因被诬告而离家出走,加入绿林队伍。1905年被清政府招抚后开始行伍生涯,逐渐成为奉系军阀的高级将领。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相继侵占辽宁、吉林,进而进犯黑龙江。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的马占山率部在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华民族抗日第一枪,震动中外。1932年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一个月后又在黑河通电继续抗日,揭露伪满内幕,成立东北救国抗日联合军,组织各县义勇军,开展了一系列收复失地的军事行动,终因孤军无援,被迫退入苏联境内。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向张学良建议“国难关头,勿杀害蒋介石”,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认为大势已去,蒋介石必败,于是以治病为名在北平避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1950年11月病逝于北京。

——摘编自常城《马占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占山复杂人生经历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马占山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

材料

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径匈奴,匈奴得之,留骞十余岁”。但张骞始终不忘使命。持汉节而不改,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他把在西域各地的见闻详细地报告给武帝,对中亚、南至各国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民俗、物产等作了介绍。张骞还向武帝提出了联络乌孙(今新疆天山之北)以“断匈奴右臂”的建议。公元前119年,武帝拜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第二次出使西域。在乌孙时张骞派副使多人到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安息、身毒等国联络,沟通了汉朝与这些国家间的正式往来。一时之间,东西方使者、商人往来张骞所通道路,络绎不绝。

——摘编自陈频《张骞凿空西域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背景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

2018-05-08更新 | 11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当人们探究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罪过时,不少人会指责从腓特烈大帝到俾斯麦再到布特勒的扩张主义语系,此时伴斯麦的铁血和保守政策会被视为乱源之一,认为正是俾斯麦令德国错过了向真正意义上究政转型的机会,从而为纳粹的崛起埋下了伏笔……终其一生,伴斯麦眼中的和实际身处的德国,都是一个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充满农业色彩的国度,这解释了为何他在顺应完成德国统一的自由民族主义的使命后,又“陷入”了保守主义政治的泥淖,从而几手掉了毕生的功业。

——编自苏琦《可疑的产:作为“历史助产士”的俾斯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的“功业”。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俾斯麦保守主义政治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2019-03-03更新 | 4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德榜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的农民家庭,从小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的美名。1907年毕业于福州英华书院,在学习期间,就立志用科学和工业来拯救苦难的中国。1913年以优异成绩被公派美国留学。1921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放弃国外高薪挽留,回国发展。1927年起任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兼塘沽碱厂厂长,其后不久,所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参为“中国工业进步的象征”。1932年,凭借过人智慧和吃苦耐劳精神,把制碱法的全部技术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专著《制碱》,并公诸于世,让各国人民共享这一成果。1939年,他自行设计的联合制碱法,使纯碱工业和氮肥工业得到发展,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一生为中国和世界化工事业鞠躬尽瘁。其散发出的实业救国、科技创新和无私奉献精神更令人景仰。

——摘编自臧彩文《侯德榜实业精神的内涵和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侯德榜的巨大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侯德榜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2020-04-23更新 | 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