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古代主要经济政策与土地制度 > 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5397269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
A.瓷器质量的骤降B.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C.技术创新的停滞D.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清朝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入海;乾隆二十二年又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以下对“闭关自守”政策分析有误的是(     
A.实质上是官方垄断贸易B.外商在华贸易受到限制,民间贸易已被禁绝
C.力图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D.给后人的启示是:“避免虚骄,顺应潮流”
2022-12-11更新 | 24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篇》记载了唐枢论述“倭患”根源的一段言论:“中国与夷各擅生产,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人必趋之。本朝立法,许其贡而禁其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盖非所以绝之。”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
A.中外贸易空前繁荣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海禁政策全面瓦解D.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
2019-12-08更新 | 13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出现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这带来的影响是
A.为白银货币化提供了有利条件B.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C.促使手工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D.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2017-04-28更新 | 25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