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选修(旧)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其他人物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1 题号:545639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昞(约370-440年),宇延明,敦煌人氏。父亲刘宝,以儒学见长。"独河西一隅自前凉张氏以后尚称治安,故其本土世家之学术既可以保存,外采避乱之儒英亦得就之传授。"刘昞十四岁时,投拜到博士郭踽的门下学习,固品行端雅、学业优异,深爱郭踽赏识。公元400年李暠割据敦煌,建立西凉,让刘昞主持经籍校勘注释工作,他读书著述里加勤魁。刘昞著有记载前凉张氏政权事迹的《凉书》)十卷,撰写了记载敦煌地区史地人物等西凉历史的《敦煌实录》共二十卷,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实录体史书,又注释了《周易》《韩子》等书。公元420年,匈奴后裔北凉沮渠蒙进打败西凉,拜刘昞为秘书并请他在学馆中教授弟子。其子沮渠牧犍更尊刘昞为国师,令文武百官跟随刘昞学习经史。刘昞门生弟子遍及河西,"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魏世祖平定凉州,士民东迁,拜授他为乐平王从事中郎。不久刘昞病逝。朝朝廷诏令:"昞德冠前世,蔚为儒宗,太保启陈,深合劝善。其孙等三家,特可听免。"

——根据《《魏书》等整理


(1)根据材料,说明刘昞能够"蔚为儒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昞的历史贡献。
【知识点】 其他人物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3年,在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鉴于晏阳初“将中国几千字简化且容易读,使书本上的知识开放给以前万千不识字的人的心智……”,与爱因斯坦、杜威、福特等人一起,被美国评为“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他是唯一获此殊荣的亚洲人。

晏阳初认为,人人都有接受公民教育的权利,但由于中国人口素质具有差异性,因此必须有层次地进行公民教育,首先是识字教育,尔后是继续教育。务必所施的为真正中国的公民教育,不是由他国摹仿来的公民教育,各国教育有各国教育的制度和精神,各有它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万不能乱七八糟拿来借用。公民教育要搞合作能力的培养,就应当给他们合作的机会;搞自治能力的培养,也应给他们政治参与的机会等。总之,不能将公民教育搞成纯理论的,也不能把公民教育与民众生活离得远远的。中国民众大都受经济的压迫,而且,他们每汲汲于谋生计,自不能有多少时间来抚育。实施公民教育,应研究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来实施“最不可少的公民教育”。在中国这样的历史和文化氛围里,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晏阳初时常告诫大家“勿以一星期的运动,就算了事”,大家需要“继续努力,彻底研究,群策群力,共求良效”。

——摘编自赖长春《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晏阳初公民教育思想的实施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晏阳初的公民教育思想与实践。
2018-05-19更新 | 2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材料   戴震(1723—1777),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家境贫苦,当过小贩,主要靠教书维持生计。他的著作很多,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声韵、训诂、哲学等方面。对于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的观点,戴震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他指出程朱理学是“以理杀人”,比“以法杀人”更为残酷,“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据宁欣《中国古代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戴震的学术贡献及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戴震的思想学说的积极意义。
2020-06-29更新 | 1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目的带有军事安全战略性质,即西汉王朝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攻打匈奴,以“断匈奴右臂”。其实张骞出使西域的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并没有达到……。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所以,司马迁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视为“凿空”之行。张骞……出使西域则更多地带有畅通丝绸之路的战略含义。

——《从“凿空西域”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张骞“凿空”和当前实施“—带一路”的时代条件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和我国倡导“一带一路”的主要目的有何异同?

2017-12-12更新 | 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