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宋明理学 > 理学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 题号:54579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官便殿奏礼》

材料二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三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即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李贽的观点同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2)材料三中,黄宗羲把批判的矛头分别指向了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3)黄宗羲的思想实质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孟学派为基础,渗入佛家和道家思想后形成的一个新儒家学说。理学直接渊源是宋初三先生”―胡缓、孙复、石介,理学真正奠基人是周敦颐和张载。理学体系形成于程颢和程颐,他们把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思想,并吸收张载关于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材料二   从唐到五代,中国文化的价值遭到了很大破坏,宋初人对五代的风气非常痛恨。在这个意义上,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价值体系的职能。通过对理论挑战和现实问题的创造性回应,古典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可以说,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

——摘编自陈来《宋明学案为往圣继绝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理学的历史意义。
2021-10-25更新 | 9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学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生民之本,足食为先,是以国家务农重谷。……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臣尝谓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恤民之实在省赋。……窃观天下之势,至庸之材,虽名为大臣,其实不过供给唯诺,奉行文书,以求不失其窠坐资级而已……立纪纲,厉风俗。

——《朱子语类》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天之生斯民也,以教养托之于君。……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如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之人也……有治法而后治人,法正则民悫。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的共通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的实践效果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黄宗羲对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并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儒家民本思想的共同特点。
2019-10-05更新 | 5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

“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使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通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杨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先秦儒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脉络。
(2)依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提出的社会背景。
2020-05-22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