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评价
题型:论述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07 题号:548567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严复在《宪法大义》中写道“制无美恶,期于适时;变无迟速,要在当可。”在他看来,社会变革的法令、制度、举措本身无新旧清浊好坏美恶之别,关键看这些法令、制度、举措推出和实施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环境、历史国情的需要;速度不是社会变革的核心问题,实效才是核心。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相似题推荐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现代化”。但因为实行现代化的各国国情不同——没有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相同的历史传统、处在相同的发展阶段、具有同样的领导体制或相同的现代化政策。也就是说,在世界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普遍的或固定的模式。回顾世界近现代史,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摘编自陈峰君《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根据材料,提炼出其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论证。(要求: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7-25更新 | 162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制度的长处与优势是与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没有一种制度是可以亘古不变的,没有一种体制是不需要变革和改进的。俗话说,时过境迁。时代变迁、环境变化以及任务改变,都会影响和改变制度与体制的效率。因此,要保持一种制度与体制的活力和效率就必须不断改革,以保持和提高制度与体制的适应性。“改革永远在路上”,是一种十分正确的社会发展观。

——摘编自房宁《中国制度的优势与短板》


根据材料,试从制度与发展之间关系的角度提出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言之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0-09-21更新 | 230次组卷
论述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某经济史研究学者根据生产力演进方向和经济体制演进方向绘制出下列的坐标图,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4)四个象限中任选三个经济类型进行说明。(说明:对所选每个经济类型从经济体制演进方向和生产力演进方向两个维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晰)
2016-12-13更新 | 2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