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5556832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

(2)材料二中“从(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在第一阶段探索出什么革命道路?结果如何?

(4)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0年9月26日,一场题为“儒耶文明对话与世界未来”的学术论坛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举行。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很可能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将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孔子还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后天环境习染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三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材料四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3)据材料四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4)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2011-02-18更新 | 41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加试题】历史哲学对学习历史人物很有帮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时势与英雄

孙中山认为,要使中国与世界接轨,迅速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必须有一个负责任、有代表性的民主政府。此外,孙中山还说,“政体改变后,还必须使我们的国家对欧洲文明采取开放态度”,但不能将欧洲的文明“全盘照搬过来”。

——摘编自《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新审视》

(1)依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化的设想。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1912年前为实现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努力?(写具体史实不给分)

(二)必然与偶然

舆论界的同情对孙中山作出国共合作的决策起了促进作用,这是无疑的,但孙中山也绝不只是消极地接受这种影响。他思想的发展和转变,主要是通过护法运动,使他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中国的国情,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军阀的腐朽本质,得出与军阀、列强折中周旋终于贻误革命的结论,因而对新兴的革命力量产生由衷的欢迎和容纳的态度。

——《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作出国共合作决策的原因。

2017-11-14更新 | 5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思想,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引领着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
材料一:

图一:孙中山            图二:毛泽东手迹   图三:1992年春的邓小平
材料二: 1985年8月28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曾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
孙中山为国共两党达成第一次合作做了哪些努力?当时两党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何时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邓小平理论主要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什么精髓?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这两大理论产生的共同因素。
(3)中国共产党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如何全面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016-11-18更新 | 2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