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两次鸦片战争 > 第一次鸦片战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1 题号:560367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变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夏尔尼候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夏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夏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6)
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辨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堵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变化的特点。(4)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
1924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反帝废约运动。“不平等条约”,作为一个被赋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在此前报刊上使用不多,此后广为传播。
苏联宣布放弃原沙皇俄国的在华租界。
1927年英国水兵在汉口杀害庆祝北伐胜利的群众,激起大规模反英运动,国民革命军和工人纠察队进入英租界。实行接管。此后,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
1941年日本对美国、英国宣战,日本占领各国在华租界。
1943年签订《中美新的》,《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评述中国收回粗界的历史过程。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回顾历史,鸦片显然只是战争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由于中西方对国际关系、贸易和司法管辖的观念大相径庭,即使没有鸦片,双方之间的冲突也照样会爆发。比鸦片问题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确实,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与中国人对商业的鄙视态度是无法共存的。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力量与通过变化获得的进步思想,推动了西方向海外扩张,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这股潮流。不幸的是,清朝宫廷与中国的士大夫对这些事实一无所知,因此,中国与西方碰撞时便显得极其痛苦。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使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

——刘卫川《略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差异》

材料三 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冲突的表现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三,从社会转型的角度,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的催化剂。
2019-08-12更新 | 9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正式对日本及德、意宣战,同美、英、苏诸国结成盟邦,中国再次向美、英两国提出取消不平等条约。美国于1942年8月决定即时放弃在华特权,并将此意及美方拟就的简明条约草案通知英国。9月8日,英国正式复告美国,亦认为废除在华治外法权之时机已到。于是,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分别通知中国政府,声明愿即时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完成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条约》的修定,并于1943年1月11日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同年5月20日,经中、美、英三国政府正式交换批准,完成条约上的最后手续,并立即生效。根据中美、中英条约,取消了美、英两国在中国的特权如下:使馆界及驻兵区域;租界;军舰行驶之特权;英籍海关总税务司之特权: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领事裁判权;影响中国主权的其他问题……。


(1)英国在中国最先取得在华治外法权,此项治外法权是指什么?英国通过什么手段取得该项治外法权的?
(2)在1943年1月以前,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局部胜利,中国政府收回英国在华的一项特权。这一项特权的收回是在何时、何地、何特权。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在1943年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的原因是什么?
2019-11-16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礼》是现存最早系统阐述司关制度的文献。“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廛。”同时,西周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藩属体制的雏形。其后藩属体制历经两汉而确立,盛唐和明朝的弦化,至清朝而达到完备。为了管理不同地区间的交往,中国古代中央王朝在地区水陆关津要地、中原和边疆交往要道、古代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关隘之处,设立过多种类型的税关组织。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业革命以来,中唐以降关津的政治军事色彩日趋淡薄,原先设险守固的禁防,演变成为中央垂直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凡天下水陆衢会舟车之所、福辏商旅之所,聚集设关,置尹掌其治禁,以安行旅,以通货贿,以佐国家经费”。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宗藩体制逐渐瓦解,口岸和海关的设置、管理均被纳入条约体系之下。一方面沿海、沿边、沿江地区近代海关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固有的国内常关因从中华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国内市场统一等需要而日遭诟病。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对外声明废除不平等条约,争取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对内统一财政,实行裁厘。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1931年,为民族经济服务的中国近代化海关体系终于完全建立起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2019-11-13更新 | 7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