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 辛亥革命的评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 题号:563768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胡绳说: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请回答       
(1)材料二、三与材料一的评价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2)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创造了哪些条件?
【知识点】 辛亥革命的评价解读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腐朽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它的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自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

材料二“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自童光政的《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1978年12月,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在讲到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时,邓小平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他强调:“必须使民主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应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改编自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下)


(1)材料一中的“这次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分析“这次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大事。
2020-11-11更新 | 13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国名对于民族国家的身份认同具有强烈的凝聚意义和符号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代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诬我国民,不可也;以外人之假定而诬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万无得以,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嫌骄泰,然民族之各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材料二革命党人于1911年11月11日晚组织了谋略处,做出了下面这样一些重要决定:“一、以咨议局为军政府及都督;二、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称中国为中华民国”的含义深远:其一,它说明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是这个地方的国家和民族的称号,“中华民国”只是将其具体化。其二,它说明自此后,“中国”概念由文化、地域和模糊的指称正式被赋予了明确的政治含义。中国不再是文化共同体,而是现代政治共同体的指称了。在这里,“中国”不是“中华民国”的简称,中国人通过“中华民国”自上而下地完成了身份的现代认同。

——李扬帆《未完成的国家:“中国”国名的形成与近代民族主义的构建》

(1)阅读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一观点的客观原因。
(2)阅读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结合所学,试从经济、社会习俗角度论述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意义。
2020-10-21更新 | 6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新的政治制度总是孕育在社会大变革时期,并各具特色。回答下列问题。

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原来的封建诸侯国。这些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一些国君意识到,要想比对手在王位上坐得更久,就不能让地方封建领主继续分享他的权威。领地不能再作为封邑在亲属和公子之间进行分封。春秋末年,普遍的做法是任命地方官来管理各个地区。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新型国家”的主要特征。

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这次选举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以及总理与其内阁对立法机关负责的原则……在共和制的法兰西,很长时间内真正的执政者并非成了礼仪人物的总统,而是总理和他的内阁,他们严格地对立法机关的多数负责。不幸的是,一个议会里往往有一打左右的党派存在,总是难以形成多数。

——(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19世纪法国与美国共和制的不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1月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2017-11-23更新 | 1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