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 科技成就 > 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影响和兴衰原因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7 题号:5656170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数学天文历法
气象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
项目2225259257788

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材料四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有何特点或局限?

(4)材料四中的两句诗分属哪个流派?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人出身的宋太祖对文化的重视超过其他所有的开国皇帝。宋代学校教育异常发达,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另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除了官办学校之外,私人讲学授徒亦蔚然成风,其中以书院的兴盛最为引人注目。当时学术空气相当自由,学术环境也是非常宽松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偶然的,但它确实又寓于两宋社会尊重科技、重视科技氛围的必然之中。在漫长的中国封建时代,宋代是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引人注目的成就。

——据《重新认识宋代历史》《宋朝历史》整理

材料二   中外重大发明所占比重的发展趋势图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科技高度发达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后西方重大发明所占比重超过中国的原因。
(2)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8-12-31更新 | 58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古代中国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沟通中外,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家争鸣虽原则上是各家发表自己的看法,批评别人的意见,但也包含了对其他学派某些思想的吸收。如荀子,虽以礼为思想核心,但也特别重法与推崇孔子,以致有人将其当作法家,还有人将其当儒家。

——选自孙景坛《百家争鸣新论》

材料二 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又诏革衣服之制⋯⋯改国姓为元氏姓,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三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文明与发展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造纸术经阿拉伯人引入葡萄牙,在13世纪到达西方,廉价耐用的纸张很快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羊皮纸和小牛皮纸。……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材料四 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成祖遂派郑和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及其团队,开辟了蓝色海洋的郑和时代,对世界影响深远。


(1)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争鸣”的主要认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所评述的历史事件及其观点,并据此谈谈我们对待不同文化的正确态度。
(3)据材料三,概括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播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4)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3-05更新 | 86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末来华的耶稣会教士利玛窦在一封信中说:“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他们以不同于我们西方人的方法正确地计算日食、月食。”

材料二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从医学、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各举一例证明利玛窦的结论。

(2)结合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先生的“问题”。

2018-07-07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