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及问题 >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9 题号:5660199

近几年,无论是英国脱欧、特朗普现象,还是恐怖主义,都指向一种迥异于过去二十年“世界是平的”判断。当代民族主义浪潮正与全球化的发展相伴而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具有不同发展趋向的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有着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从国际关系的角度看,全球化进程起始于近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交通工具的改进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求,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世界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和动力。……“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而民族主义亦兴起于近代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时期,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政治运动,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大效应,对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自卫灵《全球化与当代民族主义》

材料二近年来反全球化者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是因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发达国家在利益分配方面也是不均等的,也出现了相对贫困和边缘化现象,即所谓的“第三世界化现象”。

——新华网2007.03.17

一些国家,尤其是冷战结束后的美英政府把全球化作为其主要的政策。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并没有同等重视全球治理。民众享受全球化之利时不会反对全球化,当遭遇全球化之害时,民众就不得不通过现存政治机制(比如民主)对作为政策的全球化进行抗议。

——庞中英《走出全球化困境,需正视经济民族主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相似的历史发展起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推动世界市场开拓、全球化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并据材料归纳出早期民族主义所发挥的历史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中发达国家反全球化情绪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了全球化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应对全球化中民族主义的逆反性?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4)
【推荐1】历史观是历史认识的方法,是一种历史思维,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几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养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材料三: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1955年最先明确提出“全球史观”问题。他认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
——据《当代史学主要趋势》等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研究历史的基本思想。简述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3)阅读材料三,与材料二的观点相比,“全球史观”有哪些突破?简述“全球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历史观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2016-12-12更新 | 5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班牙人开展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始于1565年,正值明朝政府开始推行开海贸易政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满载美洲白银及商品的大帆船,从墨西哥驶往菲律宾马尼拉。这引起把银视为至宝的中国商人的兴趣,中国船队所载货物到达马尼拉,即被转装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     

——摘编自张顺洪等著《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二   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年1月14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帆船贸易”兴起的主要条件。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在棉纺织业和交通运输业的主要发明,概括“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2021-01-20更新 | 8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秦汉开始,中国逐渐形成天下共同体的观念。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晚清以来,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一种新的共同体意识诞生了,这就是以全球竞争为背景的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二:现如今与过去两百年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资本化有所不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尤其在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

——摘编自邹广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哲学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这一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与该观点相关的历史背景。
2020-09-09更新 | 6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