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手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 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51 题号:571762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已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现象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B.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C.苏州丝织业出现许多“小户”“听大户呼织”,并且“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据史料记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绞绸之利”。这种“迁业’现象本质上反映的是
A.农村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国家推行了重商主义政策
C.农村经济结构已发生改变
D.手工业已经成为主导产业
2016-12-09更新 | 1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据《永禁机匠叫歇碑》记载:“(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这表明
A.明朝商品经济发展B.明朝纺织业发达
C.世人皆以纺织为生D.出现了雇佣关系
2017-03-08更新 | 1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3】 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有一定规模B.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交换生活用品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2014-07-14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