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中国古代史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选官制度(汉-唐) > 察举制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3 题号:5756098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下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举主为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等官吏。被举人中董仲舒经武帝策问,任为江都相。当时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时( )
A.世官制B.分封制C.察举制D.科举制
【知识点】 察举制解读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后汉书·许绍传》载,许绍与其兄许靖咸誉高名,爱好评论乡里人物之曲直,每月更换品题,以致汝南有“月旦评”之风。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取士不问家世”B.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
C.察举制度的实施D.士人文化水平的提高
2022-10-12更新 | 8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2017-02-17更新 | 22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东汉各郡国所察举的“孝廉”有一部分出自供职于郡县的属吏,而绝大多数的郡县属吏是由郡守自行辟除的,郡守辟除的对象基本上都是来自当地的“大姓子弟”。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士族制度的建立
B.选官制度的异化
C.地方选官权扩大
D.察举名额的增多
2019-10-18更新 | 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