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57707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兼有扶危济困,怜老惜贫的功能,经常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绅在古代乡村建设中所起的积极作用;近现代中国的哪些活动冲击了农村中的乡绅势力?

材料二第三年,根据每个村发展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基础村、自助村,自立村等三个阶段,对基础村的支援项目主要是开拓农路和改良房顶。自助村想要干的意识较强,对其除了基本材料之外另有支援,自立村主要侧重扩大收入和开展文化福利事业,对其支援比自助村优先一些……新村运动在农村获得成功之后,从1974年开始扩展到城市、职场、工厂、学校等各个领域,并涉及精神秩序、行动秩序、环境秩序等多个方面,整个运动特别强调勤勉、自助、协作精神的培养,侧重于宣杨忠孝等传统伦理和集体意识。……新村运动的促进机制,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但推行的形态是赋予村自觉或资源参与的权利。

——摘编自柳钟椿《韩国的新村运动》

(2)根据材料二归纳韩国新村运动成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乡村建设的认识,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咖啡馆使原来上层社会封闭的沙龙生活走上了街头,它成了雄心勃勃的共和党人的政治沙龙,是 启蒙主义的信徒传播激进思想和文化上的“芬尼大学”(便宜的大学)。是自由报界新闻来源的俱乐部, 诗人、文学家和艺术家相会的乐土。法国人从此有了最经济的消遣方式,最方便的聚会场所,而18世纪 最大胆的思想,也因而有了最畅通的传播渠道。

——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二   旧重庆众多的茶馆并不仅仅是品茗解渴的场所。明末清初,随着商业繁盛和城市的发展,茶馆成 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三教九流的社交和交易活动的场所。人们在茶馆里陈列货样、散发仿单(广告) 宣传推梢,解决债务纠纷和民事纠纷。以茶会友,谈天说地、交往叙旧,有的作家就在茶馆写作,记者在 茶馆交换新闻,赶写快讯,实是文化人休息的好去处。

——摘编自《重庆的茶馆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最大胆的思想”指什么。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咖啡馆和重庆茶馆的共同特征,并说明两者对社会发展的 积极意义。
2021-03-22更新 | 17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则摇,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欧美还数十年前,人皆结发也,至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民风也。且垂辫既污衣,而篱发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儿童牵弄,既缘国弱,天遭戏侮,斥为豚尾,去之无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我们剪辫的最后目的,应该大家联合起来等到全体的中国人都可以剪辫子时才把辫剪掉。若是一个一个地把发辫剪下,是不相宜的。这种愚昧的风俗,是满洲人强迫我们做成的,必须等全体的中国人决心把它剪掉,或者至少要有一个大多数,使全世界都知道才行。并且这种发辫不过是中国所受许多侮辱中一种,我们应该立刻地把许多侮辱去掉。

——《孙中山年谱长册》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为什么主张“剪辫”?并分析康有为与孙中山主张的相同点。

2017-10-27更新 | 32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的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

—摘编自《女学报》

材料二有劝人不要缠足,还有女史张静娴,说缠足是害天理、害人伦、害国事、害人命,——把妇女缠足的弊,都道破了,真说的是,好得很。妹子从那儿起,这足总没好生缠他。

—摘编自《教育与女性》

材料三五千余年兮,进化人群,育蚕始祖溯西陵。女子蚕业学校成,振兴实业之先声。利权外溢兮国民困,优胜劣败在竞争。衣被苍生,组织交明,我曹责任非轻。

—摘编自《女子世界》(1907年7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什么新气象。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气象的成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三中的歌词,说明女子蚕业学校的办学理念。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初妇女的观念发生了哪些方面的变化?

2020-09-26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