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探索与失误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20 题号:577106
春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欣赏以下春联,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下面是建国以来农家盛行的两幅春联,读后完成下列表格。
春 联
所处时期
判断理由(不得摘抄原文)
食堂巧煮千家饭
公社饱暖万人心


万里山河归人民
五亿群众庆新生



(2)请你依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在春联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要求:①四字以内。②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特征和风貌。③必须保证春联对仗工整。
上联:继往开来_______________赞春天故事
下联:翻天覆地_______________畅发展情怀
(3)以上春联内容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
材料二 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来,所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1980年1月16日)
材料三 从今以后……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15日)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1)材料一中,毛泽东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到1956年底我国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2)材料二所说的“几次波折”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影响最为严重的是哪两次?造成这些波折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78年召开的什么会议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4)根据材料四,1979年后中国在农村进行了怎样的变革?这种变革有何重大的意义?
2016-11-18更新 | 849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上海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南海陈启沅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民族企业具有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或现象




(2)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经济现象的认识。(要求:将事件或现象的时间、名称、影响填入相应的表格内)
图片名称时间影响
示例:图三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图一
图二
图四
图五

2020-04-27更新 | 5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年中国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1)据材料指出1953年至1957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影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
(2)有人指出:“1958年的全国工业增长率的数据不可靠。”请你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为该观点提供合理依据。
(3)据此谈谈对你使用史料有何启示?
2019-08-14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