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9 题号:57783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具有议会传统。……自13世纪开始,议会在王权集中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其获得了特殊的地位和君主的信任,并借此不断扩大自己的职权,独立性也不断增强。……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君主之间存在着特殊的利益关系,长期以来维持一种联盟的状态。他们相互支持,相互依靠,彼此扶助各自利益的实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霍布斯提出“必须有一个最高统治者,不然的话,在国内定要发生叛乱及教会与国家之间的内战”,这正符合英国革命局势的发展。到革命后期,英国整个民族认识到,议会掌握无所不包的权力是合法的,也是必须的。同时,一个贤明的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这种尊崇王室的心态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是普遍的。而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后来君主登上皇位的原因密切相关。

——摘编自叶·阿·科斯明斯基主编《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二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失败的?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22年3月2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新冠愈后首次现身温莎城堡,参观皇室御用品牌 Haleyon Days带来的一系列精美茶具。对她来说,喝“下午茶”是一天中必不可少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作为中国先民的伟大发现在新航路开辟以后开始广泛西传。17世纪上半叶,随着中欧茶贸易的发展,饮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扩大,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与英王查理二世成婚。将中国茶具和茶叶带至英国,饮茶很快在英国宫廷之中蔚然成风,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管权,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但进口号很不稳定,进入18世纪,小册子作者对茶的保健功效进行宣传,饮茶之风由社会上层向下渗透,到18世纪中叶,中产阶级已经养成了饮茶习惯。此后,随着茶叶进口量的猛增以及茶叶走私的泛滥,茶叶价格明显下降,由价值不菲的奢侈品日益转变为日常消费品,到18世纪末期,英国社会下层的劳工每天也要饮两次茶,既可以补充能量又可以放松身体。至此,饮茶在整个英国社会基本普及。

——摘编自刘章才《十八世纪中英茶叶贸易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纽约时报》2021614日讯,当地时间613日下午5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温莎城堡会见了到访的美国总统乔·拜登和他的夫人吉尔·拜登,在温莎城堡的庭院里受到正式欢迎后,拜登夫妇被女王招待进入城堡一起享用下午茶,双方交换了各自在白宫和温莎城堡生活的经历,报道称,拜登是第13位与现年95岁高龄的女王坐在一起的美国总统,白宫称,拜登曾在1982年见过女王,当时他还是美国参议员。


(1)根据材料一,概述17至18世纪英国饮茶习俗逐渐普及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饮茶习俗普及过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体角度分析为什么伊丽莎白二世在位期间会见了13位美国总统?
2022-07-04更新 | 80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人(诸侯及官员)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贫苦子弟,类皆康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其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副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涉及的选官制度并概述其发展趋势。简述这一发展趋势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政治制度不是用你喜欢不喜欢,或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标准来街量,其实制度之“好”或“不好”,完全取决于是否符合时代的需要。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不用“好不好“去判断它,而是看它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对任何一种制度我们都应该用这样的标准来街量,这才是历史的客观态度。”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喷、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02-01更新 | 81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皇帝制度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上280多位皇帝中,尽管各人的主客观条件不同,但有三条是共同的:一是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高度集中的国家权力在握,二是终身制,三是世袭制。在帝王制度下,宰相作为帝王决策和指挥官僚机构的工具,只能以小治大,以轻制重;帝王制度的基本组成成员是君、民、臣,从家族制度上看,则是父母、夫妇、兄弟。一个帝国统治的社会,是由许多家族组成,其管理系统是官僚机构,与分散的聚族而居的家族系统并存,共同维系着整个社会秩序。从理念上讲,儒家的三纲五常,把这两个组织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纽结在一起。

——摘编自徐连达等著《中国皇帝制度》

材料二1689年1月28日英国新议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因国君詹姆士二世抛弃了国王和人民之间的原始契约而力图破坏王国宪政,又因其听从耶稣会士和其他奸佞之徒的意见而违背了基本法,加之他又离开了英国,他目前已经逊位。”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代继承。1707年的《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的资格。光荣革命后,虽然议会剥夺了国王的许多特权,但又保留了国王的部分立法权,当时通行的仍然是王在议会,三位一体的宪制理论,直到19世纪初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仍然有较大作用。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和相关知识说明17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英国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变化及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中英元首权力的认识。

2018-11-29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