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政治史(旧)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辛亥革命 > 武昌起义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581416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

材料一   近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书皮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是什么样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下图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30年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2,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又是什么?

(2)下面表格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大事,请你根据所给的信息,完成下表。

重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孙中山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
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新民主主义革命

(3)材料3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其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及结果,你从中得到哪些认识?

2017-11-28更新 | 34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2】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推翻皇帝,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而是为中国传统社会划了一个句号,对19世纪中叶开始被迫进入近代的中国来说抛却了旧传统的束缚,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材料二某校历史研究小组展开了如下“辛亥革命与民主政治”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三位同学收集到以下资料:

①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④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三位同学发表了如下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当时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中国之形势”、“世界之潮流”分别是什么?孙中山在近代文明方面的“兼收众长,益以创新”,表现在哪里?

(2)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

(3)试就丙同学的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2018-04-17更新 | 45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产启迪后来人。

材料二: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恨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三:残酷的事实使革命派从陶醉中清醒过来,再次举起斗争的旗帜,进行了一次次捍卫共和斗争。


(1)材料一对联中的“先行者”指的是谁?“首义”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二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共和进行了哪些努力。
2020-12-13更新 | 15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