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文化史(旧)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 孙中山三民主义 > 三民主义的提出与实践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5843568
20世纪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形成了三大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精神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二       美国学者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写道:“毛泽东是二十世纪魅力超群的政治家,他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一场没有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运动肯定会逊色不少,它将失去其应有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的特色。”
材料三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使中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毛泽东领导的区别于其他国家共产主义运动特色是什么?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阐述的核心问题

相似题推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纵观我国历史,以民为本的民生思想源远流长,古今相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孟子》

材料二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涵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由人民当家作主,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人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就要“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展资本,振兴实业。”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

材料四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盾。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生思想的内容,并列举先秦道家和墨家与民生相关的思想。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与先秦传统民生思想相比有何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民生思想方面的异同。
2020-11-15更新 | 127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含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2017-09-10更新 | 173次组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2011-05-27更新 | 4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